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01/2007—06我科共抢救口服中毒患者543例,其中成功插胃管531例,失败12例,通过采取补救措施改变插管常方法,取得一定的成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输血传播病毒(TTV)可以引发肝炎.驻闽某部队连续两年发生以ATL升高为特点的肝炎流行,根据调查研究认为病原是TTV.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学研究和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DNA在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存在,证实TTV是一种新型嗜肝病毒。方法:用地高辛标记TTV DNA(Dig-TTV DNA)探针,以原位杂交技术进行血清PCR检测,发现单一TTV感染13例,TTV、HBV混合感染4例,非甲~非庚和非TTV感染的肝炎患者6例。与此同时对肝组织进行检测,进行肝组织学、免疫组化、肝功能和临床特点等分析。结果:23例肝组织中TTV DNA阳性15例(65.22%),其中单一TTV感染11例(84.62%),TTV DNA混合感染者3例(75.00%),非甲~非庚和非TTV感染1例,临床分型急性肝炎5例(55.56%),慢性肝炎10例(71.43%)。TTV DNA阳性细胞在急性肝炎患者系弥漫分布于肝小叶内,在慢性肝炎于汇管区附近较为密集。TTV DNA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核,少数位于肝细胞浆内,以核型为主。23例肝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病理改变,大多数较轻,12例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测HBsAg、HBcAg、HCVNS_3、HGVNS_5均阴性,肝功能均有轻~中度损害,大多数病人有乏力、纳差、尿黄症状,部分病人有肝脾肿大、皮肤或巩膜黄染体征。结论:TTV可能是一种新型嗜肝病毒。  相似文献   
4.
TT病毒与肝炎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目的 对闽南地区各种肝炎患者、健康体检者、义力献血员和肝癌患者共480例从临床流行病学角度探讨TT病毒(TTV)的致生及其与各种肝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PCRIgG,用EPI INFO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0名研究对象中TTVDNA的总检出率为23.96%。各种胆炎患者的TTV总阳性率为23.94%,肝癌患者的TTV阳性率为20.69%,而健康者的TTV阳性率为24.84%,义务献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查明新兵中以单项血清转氨酶增高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患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7名2001年入伍新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和粪便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肝组织活检以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测结果,这些病人可排除各种中毒因素,已知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均阴性,均无症状体征,肝组织活检肝细胞普遍肿胀变性,点状坏死,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1个月内转氨酶升高的新兵占新兵总人数的36.23%,从病人血清和粪便中可以检出TTV DNA。结论:本次肝炎流行可能是由TTV引起的,属非甲~庚型病毒性肝炎,传播方式可能是TTV污染碗筷引起的消化道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此等婴儿TTV感染的发生率和感染途径.方法对26例TTV阳性的产妇并坚持母乳喂养的婴儿定期进行复查(应用巢式-PCR法).在分娩及随访6个月时进行血清、乳汁、脐血(婴儿血清)的TTV检查.结果26例中的20例得到随访.乳汁TTV阳性率为50%(10/20),脐血TTV检测均为阴性;产后6个月时,母血TTV阳性率为30%(6/20),母乳汁TTV阳性率为90%(18/20),婴儿血清的TTV阳性率为20%(4/20).结论孕产妇血清的TTV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群.乳汁及血清之间在TTV感染方面并无严格的对应关系.乳腺有蓄积TTV的作用,母乳可能是婴儿TTV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91年4月至1993年10月,用白细胞介素Ⅱ(IL-2)与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5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慢乙肝98例均为住我院病人。按1990年上海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94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4例。34例做了肝穿活检。男83例,女15例,年龄20~58岁,平均34.5岁。9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对照组47例。两组病人的病程为9月~16年。大多数病人(99.0%)有乏力、纳呆、腹胀、尿黄、部分病人有头昏、膝关节酸痛。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有可比性,见表1。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查明新兵中以单项血清转氨酶增高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患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207名2001年人伍新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和粪便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肝组织活检以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测结果,这些病人可排除各种中毒因素,已知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均阴性,均无症状体征,肝组织活检肝细胞普遍肿胀变性,点状坯 煞费苦心,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一个月内转氨酶升高的新兵占新兵总人数的38.16%,从病人血清和粪便中检TTVDNA。结论 本次肝炎流行可能是由TTV引起的非甲-庚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可能是TTV污染碗筷引起的消化道传播。  相似文献   
9.
用无血培养基与Skirrow氏含血培养基同时进行已知空肠弯曲菌的培养及鸡粪便标本中空肠弯曲菌的分离试验。结果,三株已知菌在两种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菌落形态、菌体特征和生化特性基本一致;118份鸡粪便标本,用无血培养基分离阳性者为65例,用Skirrow氏含血培养基分离阳性者为63例,两者阳性符合率为85.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查明新兵中以血清单项ALT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患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7名2001年入伍新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血清和部分粪便标本进行肝功能和各种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对ALT升高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对部分ALT升高者进行肝穿活检.结果:血清TTV DNA阳性108例,占52.13%,5人粪便中检出TTV DNA;ALT升高79例,占38.16%;ALT升高可排除各种中毒因素,血清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ALT升高者均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肝组织活检均有肝细胞肿胀变性、点状坏死等病理改变.结论:本次ALT升高可能是由TTV引发的非甲~庚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是消化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