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前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4月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收治的33例肱骨近端骨折前脱位患者资料, 均行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按照不同内固定方式分为髓外组(采用PHILOS钢板固定)和髓内组(采用Multiloc髓内钉固定)。其中髓外组18例, 男8例, 女10例;年龄(53.3 ± 10.6)岁;Neer骨折分型:二部分1例, 三部分15例, 四部分2例。髓内组15例, 男8例, 女7例;年龄(51.5 ± 11.2)岁;Neer骨折分型:三部分14例, 四部分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完整随访, 随访时间为(20.8 ± 4.7)个月。髓内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为(11.6 ± 1.7)cm, 显著短于髓外组[(17.6 ± 2.0)cm]...  相似文献   
2.
背景:单纯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较差,若同时加入相关细胞因子可更好的发挥作用。 目的:综述相关细胞因子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在股骨头坏死治疗方面的应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9/2009 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新进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科相关疾病、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相关细胞因子及其作用机制等文献报道。 结果与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成骨生长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生长转化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被证实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促进骨痂的愈合。因此临床中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技术相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可最大程度优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Kocher入路单纯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治疗的16例患者资料。男10例, 女6例;年龄36~62岁, 平均45岁;左侧10例, 右侧6例。骨折根据Ring分型:Ⅰ型3例, Ⅱ型3例, Ⅲ型6例, Ⅳ型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肘外侧Kocher入路, 骨折给予直视下复位, 克氏针临时固定, 最后置入空心螺钉固定。术后第2天进行肘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 同时口服吲哚美辛预防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定疗效, 同时记录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和前臂的旋转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0~19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16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7~12个月(平均11.3个月), 其中2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根据MEPS评分:优8例, 良6例, 中2例;平均89.5分(73~95分)。末次随访时患者肘关节屈曲80°~130°(平均113°), 伸直5°~30°(平均15°);前臂旋前62°~75°(平均67°), 旋后50°~90°(平均75°)。结论对于成人肱...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两种内固定植入物应用于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435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从中选取符合条件的86例患者,行DHS治疗者40例,行PFNA治疗者4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部分负重、完全负重、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等指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DHS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组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Harris评分[(84.20±7.02)分],高于DHS组[(63.17±6.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DHS两种内固定器械均可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PFNA治疗临床效果更理想,手术时间更短,固定效果更牢固,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负重行走,早期重建髋关节稳定性,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5.
背景:单纯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较差,若同时加入相关细胞因子可更好的发挥作用。目的:综述相关细胞因子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在股骨头坏死治疗方面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9/2009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新进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科相关疾病、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相关细胞因子及其作用机制等文献报道。结果与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成骨生长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生长转化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被证实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促进骨痂的愈合。因此临床中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技术相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可最大程度优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治疗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收治的12例肩胛盂骨折患者资料, 男4例, 女8例;年龄30~75岁, 平均53.5岁。肩胛盂骨折按照Ideberg分型:Ⅰa型2例, Ⅱ型9例, Ⅴa型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腋窝入路治疗, 2例合并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均于麻醉下先行手法复位, 2例IdebergⅠa型患者使用锚钉固定, 余10例患者使用腋窝入路专用接骨板固定, 3例合并大结节骨折患者均经肩外侧劈三角肌入路使用大结节专用接骨板固定。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Hawkins分级分别对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疼痛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9~20个月(平均14.4个月)随访;手术时间为55~110 min, 平均76.3 min;术中出血量为60~160 mL, 平均103.8 mL;住院时间为8~14 d, 平均11.1 d。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6个月肩胛盂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肩关节不稳、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末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