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扬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疫情暴发期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简称"三大中心")患者特征变化,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统计2021年7月28日—8月27日(扬州COVID-2019疫情暴发期)、2019年7月28日—8月27日(无疫情期)和2020年7月28日—8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公立医院非正常专利申请情况,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孵化高质量医学科技创新成果。方法:对江苏某公立医院2021-2022年非正常专利申请的特征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院大多数非正常专利属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通知》中所列出的第(五)项行为,无实际保护价值。结论:公立医院应变革思维,主动适应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加强专利申请前审核,实行诚信承诺制,鼓励科研人员申请高质量专利,促进优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相似文献   
3.
嵇玲  徐继扬 《临床急诊杂志》2015,(2):131-133,137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临床诊断为CLS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Cr)、总胆红素(TBIL)、MACR、APACHEⅡ分值,以及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总病死率。结果:治疗前2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必净组第5、7天TM、vWF、MACR较对照组同期下降显著(P0.05);血必净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总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及MACR均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CLS有一定的疗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可能是其对CLS的作用机制;MACR是判断病情严重性较为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围刺法治疗腱鞘囊肿41例梁云霞,嵇玲梅(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233000)腱鞘囊肿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腕关节、足背、窝等处,古称"筋聚"、"筋结"。我们采用围刺配合拔罐法治疗腱鞘囊肿41例,临床上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5.
在123例中,男71例,女52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的70岁,病程最短的5天,最长的3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麻木、肿胀及功能活动障碍。治疗采用He-Ne激光治疗仪,根据病位的范围大小,取适当体位,用扩光束或原光束直接照射患处,留15~20分钟,然后再用“活血化瘀散”加减碾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早期(应急处置阶段)和此后常态化防控期间地市级医院急诊危重患者的特征变化,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统计自江苏省扬州市启动疫情应急响应后1年内(2020年1月26日-2021年1月25日)和应急响应前同期(2019年1月26日-2020年1月25日)本院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抢救例次变化情况,并观察住院占比和死亡占比变化.分别对疫情发生前后不同阶段急诊危重患者疾病种类构成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可能的变化原因并拟定对策.结果 启动疫情应急响应后1年内本院急诊抢救室抢救危重患者15002例次,应急响应前同期为15139例次.启动疫情应急响应后1年内危重患者住院占比、死亡占比与应急响应前同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早期(2020年1月26日-3月26日)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创伤和中毒占比低于上年同期(2019年1月26日-3月26日),而精神急症和未分类疾病占比高于上年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常态化防控期(2020年3月27日-2021年1月25日)急诊抢救室呼吸系统疾病、中毒占比低于常态化防控前同期(2019年3月27日-2020年1月25日),未分类疾病占比高于常态化防控前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地市级医院急诊抢救室需将工作重点向危重症急救方向倾斜,建议加强对多系统疾病和疑难危重疾病的处置能力,而疫情早期临床尚需多关注精神急症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在G-杆菌和G+球菌血流感染中的差异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结果阳性且为单一的G-杆菌或G+球菌菌株,并检测了血清PCT浓度,所有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通过APACHEII评分、SOFA评分、住院时间、死亡率来评价。根据菌株不同分为G-杆菌感染组(59例)、G+球菌感染组(24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PCT水平。绘制PCT对血流感染菌种鉴别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其对血流感染菌种鉴别的价值。结果 G-杆菌和G+球菌2组血流感染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流感染患者的感染来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杆菌感染多来源于消化系统,G+球菌感染多来源于呼吸系统。从血液培养的菌株分布来看,引起血流感染的G-杆菌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为主。G-杆菌组PCT高于G+球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曲线下面积AUC=O.680(95%CI:0.555-0.806)、AUC与area=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值的最佳截断值为2.5 ng/m L,此时Youden指数最大(0.309),灵敏度为55.9%,特异度为70.5%。结论血清PCT浓度在G-杆菌引起血流感染中明显增高,故早期检测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嵇玲 《华西医学》2010,(3):490-490
急诊青年患者死亡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严重的影响,但其死亡原因迄今报道较少。现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死亡的121例急诊青年患者的死亡原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成功救治急性氮气中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氮气中毒窒息致缺氧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临床救治措施。方法分析1例急性氮气中毒患者发病环境及临床救治过程。结果1例氮气中毒窒息致缺氧性脑痛患者昏迷84d后苏醒,无明显智力障碍。结论氮气窒息是由于缺氧导致的单纯性窒息,早期充分给氧,减轻脑损伤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元针法联合清肠合剂灌肠在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通元针法联合清肠合剂灌肠干预。采用改良Marshall评分、Balthazar CT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细胞-6(IL-6)以及白介素细胞-8(IL-8)水平。结果:观察组Marshall、Balthazar CT、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元针法联合清肠合剂灌肠可改善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胃肠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