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86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对顺铂对卵巢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XTT 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顺铂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3AO 细胞生长影响;以及50 mg/L 顺铂分别与不同浓度G- CSF 共同使用对SKOV3、3AO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50 mg/L 顺铂单独使用和与不同浓度G- CSF 共同使用24 h 对SKOV3、3AO 细胞生长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 CSF 对顺铂对SKOV3、3AO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已逐渐被广大外科医生和患者所接受。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 ,腹腔镜手术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相比 ,腹腔镜手术对人体生理反应影响的基础研究却相对滞后。近年来 ,有关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循环、呼吸、免疫、神经等系统以及肝肾功能等多方面影响的基础研究 ,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拓宽腹腔镜手术适应证 ,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等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进一步推动了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现就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影响阐述如下。1 循环系统腹腔…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手术治疗中重度内膜异位症的术后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重度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治疗后 ,加用内分泌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副作用。方法  1 9位患者术后不用药 (A组 )、 1 9例加用人工合成孕激素治疗 (B组 ) ,1 8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 -a)治疗 (C组 ) ,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复发、妊娠结局及用药副作用情况。结果 A组 1 5 8%复发 ,B组2 6 3%复发 ,C组 1 7 0 %复发 ,三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三组不孕患者妊娠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B组 7例患者未完全闭经 ,C组全部闭经 ,B组及C组闭经时间分别为 (4 4 0± 2 3 7)d及 (4 0 0± 1 3 6 )d ,复潮时间分别为 (4 8 7± 2 6 6 )d及 (5 8 1± 1 7 4 )d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B组患者闭经及复潮的发生更加不确定。B组患者以高雄激素症状为主 ,5例患者服药后声音变低钝 ,C组患者以低雌激素所至围绝经期征候为主 ,均于停药后恢复。结论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手术者若能彻底地清除盆腔内膜异位病灶 ,术后可不用药。 6~ 1 2个月后未妊娠者 ,考虑用药及助孕治疗。孕激素类药物使用前应充分交代该药的副作用 ,特别注意特殊职业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极汽化电切技术在绝经后妇女的良性宫腔病变的应用。方法 患者为 2 0 0 1年 1 0月~ 2 0 0 3年 4月于我院妇科病房收治的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绝经后妇女。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或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患者共 1 0 4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 5 4例 ,给予双极系统电切除手术 (TCRP或TCRM) ;B组 5 0例 ,给予单极系统切除手术。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应用Versapoint系统 (Gynecare)和单极电切(Olympus)系统。所得组织均送病理检查 ,证实诊断。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6 3 0± 6 2岁 (4 8~ 74岁 ) ,平均绝经时间 1 2 4± 7 4年 ,阴道分娩次数 2 0± 1 2次 (0~ 4次 ) ,1 5 38% (1 6 / 1 0 4例 )无阴道分娩史 ,4 0 38% (4 2 / 1 0 4例 )单独合并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5 77% (6 / 1 0 4例 )单独合并糖尿病 ,另 5 77% (6 / 1 0 4例 )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A、B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绝经时间和阴道分娩次数相匹配。比较两组的手术结果 :术后均未见复发 ;B组 1例患者手术中发现子宫穿孔。A组平均手术时间较B组缩短 (P <0 0 5 )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绝经后妇女的宫腔镜手术中 ,双极系统可以节省手术时间而且是比较安全 ,有效的。因此它在此类手术中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标志物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和复发率均很高,因此,需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寻找子宫内膜异位症标志物,不仅可以反映细胞的病理改变、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变化,从而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而且可为异位症诊断和导向治疗打下基础。现在,以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为代表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已成为发现新的分子标记物的有力工具,在肿瘤研究中应用甚广。现就蛋白质组学技术用于寻找子宫内膜异位症标志物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3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4年~2004年收治的3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乳腺癌的发生率是0.02%,平均年龄为3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乳腺肿物,经针吸细胞学或手术活检病理确诊,其中2例患者从出现症状到临床确诊的时间超过9个月。2例患者为Ⅱ期,1例Ⅳ期。Ⅱ期患者放弃胎儿行流产后,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辅以化疗,分别随访8年6个月和10年8个月;Ⅳ期患者妊娠已足月,行剖宫产后仪切除乳腺肿物,虽辅以化疗,仅生存15个月。结论妊娠期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与非妊娠期相同,但常延迟诊断。治疗依据肿瘤的临床期别、妊娠周数及患者对胎儿的需求程度。妊娠对乳腺癌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患者,53岁,因“右卵巢交界性透明细胞腺纤维瘤伴透明细胞癌Ⅲc G2期”术后,第4次化疗后发热20天入院。发病以来无咳脓痰、胸痛、腹痛、腹泻、尿频、尿急等,无宠物及家禽接触史。患者5个月前因“盆腔肿物性质待查”在全麻下行全子宫切除术加双附件切除术加部分大网膜切除术加阑尾切除术加腹主动脉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无肉眼残留灶。术后给予腹腔顺铂每周1次及紫杉醇加卡铂联合静脉化疗,前3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Ⅰ~Ⅱ级。第3次化疗后疗效评估检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结节灶,考虑转移性病变”。入院时查体:T37.5℃,P80/min,R18/min,双肺…  相似文献   
8.
宫腔镜诊断和处理78例宫腔内占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B超诊断为宫腔内占位的妇科疾病类型和宫腔镜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7月宫腔内占位 78例 ,在宫腔镜下检查和治疗后取下病变 ,并送病理。 结果  78例中有症状者 6 2例 (79 5 % )。其中异常阴道出血者 5 8例 (74 4 % ) ,腹痛或异常阴道排液 4例 (5 1% ) ;其余 16例 (2 0 5 % )无症状查体发现。术中无 1例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 :子宫内膜息肉 4 0例 ,单纯性增生 16例 ,复合性增生 1例 ,子宫内膜或腺体非典增生 3例 ,子宫内膜癌 1例 ,子宫肌瘤或腺肌瘤 11例 ,不全流产 1例 ,正常子宫内膜 5例 ,分别占 5 1 3% ,2 0 5 % ,1 3% ,3 9% ,1 3% ,14 1% ,1 2 8% ,6 4 1%。绝经期宫腔内的异常占位 ,85 7% (30 / 35例 )都是良性病变。术后随访 2~ 12个月 ,随访率 88 5 % (6 9/ 78) ,总满意率为 94 2 % (6 5 / 6 9)。绝经的 35例中 4例失访 ,31例全部满意手术结果。 结论 B超诊断为宫腔内占位的患者 ,以良性病变为主 ,绝经期的宫腔内异常占位 ,更适于宫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9.
具有不同转移潜力的卵巢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具有不同转移潜力的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探讨卵巢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基因群,为最终揭示卵巢癌侵袭转移过程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人工基底膜侵袭实验比较SKOV3·ip1细胞与其母系SKOV3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用17000点人类基因组cDNA芯片杂交检测两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用RT-PCR方法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结果:与其母系SKOV3相比,SKOV3·ip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更强;基因芯片检测到1557个2倍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nm23-H2,c-erbB-2等重要的侵袭转移基因及一些差异显著的未知基因和EST片段;nm23-H2基因RT-PCR结果验证了基因芯片实验结果。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SKOV3.ip1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卵巢癌的侵袭转移是一个涉及nm23,c-erbB-2等重要基因和其他未知新基因等多个基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基因芯片是高通量基因筛选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鉴定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抗独特型抗体6B11的T细胞表位,探讨其诱导抗卵巢癌细胞免疫的分子基础.方法 利用表位预测和12结合力分析实验筛选6B11的互补决定区(CDR)人白细胞抗原(HLA)A0201结合肽.以负载肽的抗原递呈细胞刺激HLA-A2阳性的自体淋巴细胞,获得特异性细胞毒淋巴细胞(CTL),经51Cr释放实验确定6B11的CTL表位.以6B11特异性CTL为反应细胞、负载肽的树突状细胞为刺激细胞,经细胞增殖实验确定6B11的辅助性T细胞(Th)表位.经细胞因子含量测定和干扰素(IFN)γ分泌细胞频数分析,进一步验证获得的表位.结果 6B11轻链可变区CDR3肽(VL CDR3)诱导的CTL能杀伤靶抗原阳性的卵巢癌细胞,该杀伤作用能被抗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类分子抗体阻断,具有MHC-Ⅰ类分子依赖性,为6B11的CTL表位.6B11重链可变区CDR3肽(VH CDR3)能诱导6B11特异性CTL的增殖,该增殖作用大部分能被抗人MHC-Ⅱ类分子抗体阻断,具有MHC-Ⅱ类分子依赖性,为6B11 Th表位.6B11及其表位联合诱导的CTL与卵巢癌细胞共育后均分泌高水平白细胞介素(IL)2(分别为1630、1503 ng/L)、IFN-γ(分别为5620、5421 ng/L)和低水平IL-4(分别为253、274 ng/L),且存在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细胞频数分别为196个/1 ×106个T细胞和184个/1×106个T细胞.结论 6B11具有模拟卵巢癌抗原的CTL和Th表位,对于抗独特型抗体作为抗肿瘤疫苗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