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颈围与血脂谱问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北京三甲医院与15个城区社区联合开展糖尿病纵向管理项目基线数据库中24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全体参与医师经过专门培训,按统一要求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同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血脂异常的诊断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结果(1)2410例中男986例,女1424例。平均颈围为(36±4)cm。总胆固醇为(5.2±1.1)mmol/L;甘油三酯为(1.8±1.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3±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3.0±0.9)mmol/L;(2)男性、女性的颈围均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男性r=0.093,女性r=0.077,均P〈0.01),与HDL-C呈负相关(男性r=一0.144,女性r=一0.062,均P〈0.05);(3)预测高甘油三酯血症最佳的颈围切点:男性为37em,女性为35em;预测HDL-C降低的颈围切点男性为40em,女性为35em;(4)预测高胆固醇血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男性组为0.511,女性组为0.480(P〉0.05);预测LDL-C升高ROC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527;女性为0.519(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围与血脂密切相关,尤其是甘油三酯和HDL-C;颈围可能做为筛查/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颈围、腰围、腰臀比对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评价作用。方法 选取北京三级甲等医院与15个城区社区联合开展糖尿病纵向管理项目的基线数据库中3 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即2008年8月—2009年7月在北京市5个城区随机整群抽取的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社区居民3 176例,均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以BMI≥24/29 kg/m2分别作为超重/肥胖的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诊断标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绘制颈围、腰围、腰臀比评价超重、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Med Calc软件中的Z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 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1 291例(40.65%),女1 885例(59.35%);颈围为(36.6±3.7)cm;腰围为(89.0±9.4)cm;腰臀比为(0.89±0.06)。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围、腰围、腰臀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围、腰围、腰臀比评价男性患者超重的AUC分别为0.721、0.833、0.677,评价女性患者超重的AUC分别为0.728、0.838、0.639;其中腰围、腰臀比评价男、女患者超重的AUC与颈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臀比评价男、女患者超重的AUC与腰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围、腰围、腰臀比评价男性患者肥胖的AUC分别为0.779、0.870、0.703,评价女性患者肥胖的AUC分别为0.735、0.849、0.629;其中腰围、腰臀比评价男、女患者肥胖的AUC与颈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臀比评价男、女患者肥胖的AUC与腰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围、腰围、腰臀比评价男性患者代谢综合征的AUC分别为0.667、0.772、0.629,评价女性患者代谢综合征的AUC分别为0.661、0.746、0.621;其中腰围评价男、女患者代谢综合征的AUC与颈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臀比评价男、女患者代谢综合征的AUC与腰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评价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时腰围优于颈围和腰臀比,颈围优于或与腰臀比相当。颈围可以替代腰臀比用于评价超重、肥胖及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年强化管理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探索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及联合达标≥3次与微血管并发症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三里屯社区2008年入选的22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113例)和标准组(111例),对其连续管理并随访9年,以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主要管理指标,比较管理前后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收集终点事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比较管理后两组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探索分组管理方式和主要指标达标次数是否≥3次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吸烟情况、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LDL-C、HbA1c及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强化组FPG、2 h PG、LDL-C、HbA1c、UAER水平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发生或加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例(5.4%),糖尿病肾病13例(11.7%);强化组发生或加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例(0.9%),糖尿病肾病5例(4.4%)。两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和联合达标≥3次的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低于HbA1c和联合达标<3次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T2DM强化管理可有效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HbA1c达标、联合达标次数≥3次,更可明显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与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的作用,特别是有家庭保健员参与对社区综合管理是否存在优势,为改进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社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共分为3组,A1、A2组由"健康管理"团队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干预,并对A2组的家庭,限一户一人,按照北京市家庭保健员计划进行培训;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相近的原则选择对照组(B组),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管理.干预期限为6个月.结果 (1)A1和A2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下降较B组更为明显,A2组的三酰甘油水平下降较B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三组的本身变化看,干预6个月后A1组患者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腰围、血肌酐的变化是正向的;A2组患者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腰围、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的变化是正向的;B组患者仅有血肌酐的变化是正向的,三酰甘油的变化是负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1组和A2组患者自身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而B组患者只在糖尿病控制措施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干预,A1组和A2组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之间并无明显差异,但均较B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3)经过6个月的干预,A2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变化指标为8项,A1组为6项,B组为4项.在讲究个人卫生、每天检查足部情况方面,A2组较其余两组有明显的提高;而有意识地减轻体质量、吃高纤维的饮食、尝试减轻生活压力、开始戒烟或劝阻周围人吸烟这四项,A1、A2组患者较B组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这一慢病管理模式,可以增加患者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使患者具备不断增强改变行为的能力;而有家庭保健员参与,通过家庭成员共同干预,将会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和解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60)与对照组(n=160),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自我血糖监测、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及运动治疗能力等自我管理能力均较干预前提高(P〈0.01),且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总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干预前后物质生活状态两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3年降糖药物调整情况及影响血糖达标的相关因素。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对在北京城区社区就诊的3201例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综合达标管理。依据管理3年前后降糖药物调整情况分为4组:增加胰岛素组(255例)、增加口服降糖药组(641例)、降糖药不变组(1621例)及降糖药减少组(684例),观察各组血糖达标情况。结果管理3年后,①4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e)分别从(8.3±1.9)%、(7.4±1.7)%、(6.8±1.3)%和(7.2±1.5)%,降至管理后的(7.5±1.5)%(t=5.38,P〈0.01)、(7.0±1.3)%(t=5.17,P〈0.01)、(6.7±1.2)%(t=2.62,P〈0.05)和(7.1±1.4)%(t=1.76,P〉0.05);HbAle下降〉0.5%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2.2%(133/255)、34.3%(220/641)、24.6%(399/1621)和31.9%(218/684),增加胰岛素组血糖下降幅度最大;②管理前血糖未达标(HbAle≥7%)的1280例患者中,管理3年后562例(43.9%)达标;③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背景者管理后血糖达标率分别为61.5%(342/556)、64.7%(1174/1814)、74.5%(619/813);人均月收入〈2000元、2000~4000元、〉4000元者管理后的血糖达标率分别为58.1%(971/1670)、77.3%(828/1071)和66.8%(137/205);④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增加胰岛素、增加口服降糖药、人均月收入2000~4000元、管理后BMI下降幅度和年龄,与HbA1c下降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0.45、0.80、0.72、0.96和1.08(P〈0.05)。结论通过3年积极调整降糖药物,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明显提高,尤以增加胰岛素组血糖下降幅度最大。低收入、低教育程度者仍是血糖达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对在北京市5个城区的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3297例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行体重、身高及血糖控制指标的检测,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按应用药物情况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单种口服降糖药组、多种口服降糖药组和胰岛素组,分别为454、971、1179和693例。结果0)329例中,生活方式干预占13.8%(454/3297),单种口服降糖药占29.5%(971/3297),多种口服降糖药占35.7%(1179/3297),胰岛素占21.0%(693/3297)。②4组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依次升高,分别为(7.0±1.9)、(7.1±1.5)、(7.4±1.5)和(7.5±1.5)%(F=15.1,P〈0.01);HbA1c≥7.0%的比例依次增加,分别为32.2%、39.4%、52.1%和59.5%(χ^2=117.7,P〈0.01)。③生活方式干预组中32.2%(146/454)患者HbA1c≥7.0%,尚未应用降糖药物治疗;单种口服降糖药组中39.4%(383/971)患者HbA1c≥7.0%,尚未联合多种口服药或胰岛素治疗;多种口服降糖药组中52.1%(614/1179)患者HbA1c≥7.0%,尚未联合胰岛素治疗。④空腹血糖、治疗策略、餐后2h血糖和糖尿病病程为HbA1c≥7.0%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分别为1.757、1.256、1.175和1.031。⑤在2843例应用降糖药患者中,应用二甲双胍占52.6%(1494/2843),应用胰岛素占24.4%(693/2843)。结论北京社区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一半以上HbA1c达标,但用药中存在未积极应用口服降糖药、不及时采用多药联合和胰岛素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管理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于2012年8-10月在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招募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组(n=106)和强化组(n=107),再根据强化组患者的意愿,进一步分为单纯强化组(n=75)和综合组(n=32)。设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标准化管理、强化管理和综合管理三种管理模式,从2012年11月—2014年4月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分组管理。比较3组基线和管理18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不同时间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3组基线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管理18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纯强化组和综合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均高于标准组。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标准组管理后6个月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升高趋势,之后逐渐下降;单纯强化组管理后3~12个月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到达一个平台期,之后呈下降趋势;综合组管理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结论 综合管理糖尿病,更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提高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本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分析,从而为社区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管理提供了依据。方法:将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肾病(UAER<20?g/min)组,早期糖尿病肾病(20?g/min200?g/min)3组,统计分析危险因素:病程、腰围和腰臀比、血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结果:3组糖尿病患者的腰围、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和血肌酐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与糖化血红蛋白、腰围和尿素氮独立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与糖化血红蛋白和中心性肥胖密切相关,社区管理糖尿病应重视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中心性肥胖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