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索实施学校循证心理健康服务的促进与阻碍因素,为推动中国学校循证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在为河南省10所小学提供循证心理健康服务后,对4名教育局领导、8名学校管理者、7名任课教师、7名服务实施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类属分析。结果 实施学校循证心理健康服务面临着宏观层面、学校层面、个体层面多重因素的影响。共提炼出8个促进因素和9个阻碍因素,其中教师职称评价体系“排斥”心理健康服务、服务与学校教学存在时间冲突、心理健康服务污名化、感知到的服务效果与期望不匹配等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结论 循证心理健康服务在中国学校实施是可行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宏观、学校、个人多层面的因素,推动中国的循证心理健康服务从理论和数据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基于父母行为训练的循证教养技能小组疗法在中国大陆父母中的效果及接受度。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141名6-12岁儿童及其父母,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n=72)和对照组(n=69)。干预组父母进行持续8周共10次的父母行为训练小组干预,对照组不给予干预程序。采用照料者愿望核查表、父母教养压力问卷简表和小组满意度量表等在基线(T0)、8周干预结束后(T1)及干预三个月后(T2,因新冠疫情数据流失率较高,T2未纳入本研究)进行评估。结果:干预8周后,干预组父母在教养技能总分(P<0.01)、制止不良行为(P<0.001)及建立积极联结(P<0.05)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教养压力(P<0.05)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干预组父母平均出勤率达75.00%,对于小组的平均满意度在9分以上(满分10分)。结论:本研究为父母行为训练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初步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农村儿童家庭生态系统的状况及其对儿童自尊的影响。方法:以北京、河南、陕西等地的4951名农村儿童为被试,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普通农村儿童的家庭生态系统进行比较,并使用回归分析探讨父母子系统、家庭环境子系统、家庭关系子系统对儿童子系统:自尊的影响。结果:①三类儿童在父母子系统、家庭环境子系统、家庭关系子系统、儿童子系统上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具体表现为流动儿童家庭生态系统最差,而普通农村儿童家庭生态系统最好。②家庭生态系统对三类儿童自尊的回归分析发现,父子信任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自尊;家庭环境子系统、家庭关系子系统显著预测留守儿童的自尊;而父母子系统、家庭环境子系统、家庭关系子系统均显著预测普通农村儿童的自尊。结论:普通农村儿童家庭生态系统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更具保护性作用和对不利因素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伤害发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留守和流动儿童伤害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伤害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2个县和陕西省1个县共4所中学和13所小学留守儿童1423人、普通农村儿童2303人及北京3所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853人(三~九年级)过去1a伤害发生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儿童的总伤害发生率为32.4%,男生和女生伤害的发生率分别为38.4%和26.0%,随年级的升高,伤害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常见的伤害种类是跌落伤、烧烫伤和动物伤害。影响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级、健康状况、学校环境和社区治安状况等。儿童类型对伤害有显著影响,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伤害的发生率(40.5%和33.9%)均显著高于普通农村儿童。结论伤害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严重威胁留守和流动儿童的健康。学校和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性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考察基于父母行为训练(BPT)的循证疗法对缓解中国儿童常见外化行为问题症状的效果。方法 2019年11月—2020年4月,选取北京市某小学141名6~12岁儿童及其父母,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n=72)和对照组(n=69)。干预组父母进行10次父母行为训练小组治疗,对照组不给予干预程序。采用Eyberg儿童行为量表(ECBI)在干预前及干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114名儿童完成了干预前后的测量,其中干预组62人,对照组52人。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儿童在行为问题总分(F=6.13)、对立违抗行为(F=4.34)、注意缺陷多动冲动障碍行为(F=4.17)以及其他不良行为(F=7.41)后测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品行问题维度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前后测结果显示,干预组在后测的行为问题总分及4个具体纬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得分,对照组前后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后测差值的比较结果显示,除品行问题外,干预组在行为问题总分及其他3个维度差值均高于对照组(t=2.76、2.05...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我控制理论的青少年犯罪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自我控制理论(Self- control Theory)是近十年来青少年犯罪研究领域影响巨大的理论流派之一。本文就自我控制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相关研究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日常烦心事的累积、应对方式和与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四川省绵竹市农村老年人303例(男性164例,女性139例),采用老年人日常烦心事量表(HS)、老年特质应对问卷(WCC)、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评估日常烦心事、应对方式和抑郁症状。结果:通径分析表明,HS总分在WCC淡化维度得分与CES-D总分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偏差校正后的95%CI:-0.48~-0.20)占总效应的57.9%。HS总分在WCC幻想维度得分与CES-D总分、WCC逃避维度得分与CES-D总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日常烦心事在淡化式应对与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的负相关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消极应对方式与其抑郁症状的正相关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修订人际关系能力问卷(ICQ),并考察该问卷在中国初中生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对来自两所城市的1321名初一至初三学生施测ICQ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修订后的ICQ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GFI、NNFI和CFI均大于0.85,RMSEA为0.05;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能够将有无互选朋友的被试进行区分;问卷总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93,分半信度为 0.89,各维度的克伦巴赫α系数在0.70~0,81之间,分半信度在0.69-0.79之间,重测信度在0.63-0.82 之间。结论:修订后的ICQ问卷适用于对中国初中生人际关系能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