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上世纪90年代得到重视,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绩.成绩的取得与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心是分不开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2011),这2个文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并从整体上规定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则与方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面向全体,预防为主,个别心理咨询辅导为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实施的,宗旨是提高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这体现了“治未病”的中国传统理念,不仅要对已经出现心理困扰的少数学生进行干预或咨询,更重要是预防广大普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也是多渠道、全方位的.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创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为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传播心理健康理念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1].  相似文献   
2.
新医科概念的提出对高校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新医科背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和岗位胜任力的内涵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函询等方式,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模式、技能培训、人文理念和评价考核5个层面,构建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路径。以期完善医学研究生培养体系,为研究生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