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总结方法对1992年1月~1997年5月收治的86例SAP病例资料,分析发病2周内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愈率。结果:发现经早期非手术治疗使SAP特别是SAPⅡ型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并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结论:在ICU的严密监护下,对SAP患者采用全身支持治疗,使用抗胰酶制剂,胰腺休息治疗,以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早期非手术治疗取得明显的效果,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预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方法。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入院并治愈的168例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访。所有病人均为首次发病且未行胆囊切除术,而在内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将所有病人分为EST组和非EST组,并根据是否行胆囊切除术进一步分组,比较各组胆石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 平均随访28.5mo(6-54mo)EST组57例,其中24例行胆囊切除术,均无胆石性胰腺炎复发;非EST组111例,21例胆石性胰腺炎复发(21/111),复发率18.91%,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非EST组中,胆囊切除者43例,3例胆石性胰腺炎复发(3/43),复发率为6.98%;未作胆囊切除68例,18例胰腺炎复发(18/68),复发率为26.47%,胆囊切除后胰腺炎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复发距病人出院时间为2wk-2年不等。对3例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的胆石性胰腺炎行ERCP,均发现有胆总管结石,EST后,无胰腺炎发作。结论 EST能有效预防胆石性胰腺炎复发,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于高龄、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胆囊切除能降低胰腺炎复发率,胆总管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胰腺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本组1997年1月至1998年10月收治的46例严重腹部伤伴多发伤患者,探讨了抢救中诊断与治疗的注意点,从而提高了治愈率。方法:46例病例均按ISS评估均≥16分进行抢救治疗,结果:治愈43例,治愈率93.5%,死亡率为6.5%。死亡主要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和多功能脏器衰竭(MOF)。结论:对严重腹部伤伴多发伤要高度重视,及时正确的判断,合理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 AGP)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选的189例AGP患者随机分为EST治疗组(n=79)和对照组(n=110),并根据APACHE Ⅱ评分,将每组再进一步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EST治疗组在入院后24 h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EST,如发现胆总管或胆胰共同通道有结石,则行网篮、气囊取石或碎石器碎石后取石,如结石多、结石直径大或取石未净,则EST术后再行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liary drainage, ENBD).结果对重症AGP,EST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转开腹手术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轻症AGP,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应用EST技术治疗重症AGP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胰酶引起的一种化学炎症反应性疾病,其出血坏死型(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病情凶险,预后差,病死率高达50%左右。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cute pancreatitis-associated lung injury,APA-LI)是AP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炎症介质的互相激活和级联反应是APALI的重要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早期EST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早期内镜下奥狄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临床资料 对20例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入院24小时内行EST,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在治疗。EST后1周患者临床症状的明显缓解,6例痊愈出际,14例择期手术,其中8例在EST后1周行胆囊切除术。4例在EST后3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出现胰腺假性囊肿,6月后行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吻合术,1例EST后出现血便,经止血剂应用缓解。  相似文献   
7.
胆道塑料支架治疗高龄高危胆总管结石患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下胆道塑料支架治疗高龄高危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从2006 年1月至2009 年12 月行胆道塑料支架引流的49 例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胆道支架置入,术后24~48 h 患者腹部体征好转,发热症状缓解,术后1~2 周患者黄疸基本恢复正常出院.出院后随访,患者中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胆总管结石相关症状28 例,其中15 例经抗炎治疗后好转,13 例反复出现上述症状,经内镜再次治疗后好转.14 例患者未再出现胆总管结石相关症状,无胆道疾病及支架相关原因引起的死亡.结论 对于高龄高危胆总管结石患者无法耐受或不愿手术的及不能耐受较长时间内镜下取石的,行胆道塑料支架引流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短期疗效显著.长期引流需密切随访,发现支架阻塞脱落并出现临床症状者及时行更换或再次置入支架等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经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方式的改进,进一步达到微创、经济、操作简便。方法本组腹壁缝吊二孔法手术132例,男49例,女83例,多为2线缝吊,个别为3线/4线。结果132例中123例成功,成功率为93.2%。结论腹壁缝吊二孔法为简单易学,不需要特殊器械及技术,只要有一定的三孔、四孔法基础,再通过一定量的实践是能很快掌握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奥狄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预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7月连续入院并治愈的11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访。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无胆源性胰腺炎病史且未行胆囊切除术。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行EST,将所有患者分为EST组和非EST组,比较两组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平均随访18.5个月(6~30个月)。EST组38例,无胆源性胰腺炎复发(0/38);非EST组74例,14例胆源性胰腺炎复发(14/74),复发率为18.9%,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非EST组中,胆囊切除29例,2例胆源性胰腺炎复发(2/29),复发率为6.9%;未作胆囊切除45例,12例胆源性胰腺炎复发(12/45),复发率为26.7%,胆囊切除后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复发距患者出院时间为2周至2年不等。对2例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ERCP,均发现有胆总管结石,行EST后,无胰腺炎发作。结论EST能有效预防胆源性胰腺炎复发,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于高龄、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胆囊切除能显著降低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率,胆总管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柱状气囊扩张 (Endoscopicpalillaryballoondilatation ,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指征和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8月 ,对 4 2例胆总管结石采用EPBD、网篮或取石气囊取石等方法进行治疗。柱状气囊长 5cm ,最大扩张直径 1 2cm。胆总管结石数目少于 3枚、结石最大直径≤ 1 0cm。施加压力 (8~ 12 )个大气压 ,对应的扩张直径为 1 0cm~ 1 2cm ,每次扩张持续 2分钟 ,扩张 2次。 结果  4 2例均获成功 ,36例一次性取尽结石 ,4例改行EST后取石成功 ,取石总成功率为 95 2 % (40 4 2 )。 2例取石失败。 3例术后有轻症胰腺炎 ,无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结论 当胆总管结石直径≤ 1 0cm ,数目 <3枚 ,特别是十二指肠乳头位于憩室内 ,可采用EPBD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