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分娩的238例HBsAg阳性产妇为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方式宣教;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263例HBsAg阳性产妇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宣教。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及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较好,得分80分以上的占70.5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哺乳≥6个月的产妇占69.75%,哺乳<6个月者占19.75%,未采用母乳喂养者仅占10.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sAg阳性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并不增加婴儿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率,健康教育路径能有效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依从性及喂养知识知晓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肝病患者感染率及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医院诊治的864例肝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6例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76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探讨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864例肝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6例,感染率为11.11%;其中呼吸道感染35例占36.46%,消化道感染28例占29.17%,泌尿生殖系统感染18例占18.75%,皮肤软组织感染5例占5.2%,腹腔感染10例占10.42%;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其他疾病、留置导管、进行侵入性操作、未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是医院肝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其他疾病、留置导管、进行侵入性操作、未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及护理。  相似文献   
3.
CT对急性颅内出血非常敏感,还能鉴别类似卒中的其他脑疾病.已成为缺血性卒中首选的检查方法。大型临床实验已经证实,在缺血性卒中发病后3~6h内溶栓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CT早期缺血性改变可作为溶栓疗法排除标准。因此,熟悉和掌握缺血性卒中的CT早期征象,开发应用新的CT技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CT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部外伤薄层CT检查的价值。方法:对48例鼻部外伤患者行薄层CT检查,间距2mm,层厚2栅,骨算靶扫描。结果:48例患者均鼻骨骨折,伴上颌骨额突骨折32例,鼻颌缝分离36例,鼻间隙分离14例,鼻中隔骨折16例,眼眶骨折16例。结论:薄层CT能清楚的展示鼻部及相邻器官解剖结构,对鼻部骨折的部位、移位情况及并发改变能细致、全面、准确的显示,是鼻部外伤准确而简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春荣  崔红  王霞  尤炜  刘颖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133-1136
目的探讨King互动达标理论在肝穿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就诊于慢性肝病Ⅰ科应用King理论实施互动达标护理的180名肝穿患者设为实验组,就诊于慢性肝病Ⅱ科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132名肝穿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自制“护理目标单”等工具实施对两组肝穿患者的达标率测评,比较应用King理论后的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患者的达标率受其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较大,两组年龄≤30岁的患者占研究总人数的56%,其达标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与其患病时间短,理解力、接受力强有关;但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其达标率反而在下降,与患者过度关心自身疾病,受多重渠道(网络、广告)良莠不齐信息的影响有关。结论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应用,促进了肝穿患者健康目标的实现;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实施个体化的达标方案;King理论在护士和患者群体间应用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引导靶位胶原酶注射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78例行胶原酶溶盘术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非CT组38例和CT组40例。非CT组依据腰椎CT片和腰椎定位片定位操作,CT组在CT引导定位下操作。结果:CT组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5%和92.5%,较非CT组分别提高了12.6%和8.3%,经x^2检验,P〈0.05。结论:CT引导下胶原酶溶盘术具有直观、安全的特点,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和术中穿刺的精确性,从而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尤炜  张平  陆伟  刘学兰 《天津医药》2013,(8):834-835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是乙肝病毒(HBV)持续高水平复制和传染性强的标志,其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HBV DNA密切相关,并具有明显的平行关系。HBeAg对促进病毒持续感染有免疫调节作用,在免疫耐受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2]。单纯的HBeAg能对新生儿产生什么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观察了HBV高载量母亲所产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而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者,进行5年的跟踪随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产妇手术室的管理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达60%左右,仅慢性HBV携带者约占总人口10%,是我国HBV传播重要的传染源[1].传染病医院由于服务对象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护人员面临高危的职业风险.慢性HBV携带孕产妇分娩、手术操作无疑加大了职业风险的概率.手术室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防护系统,加强对HBV携带孕产妇手术室管理和监测是落实各项隔离措施,防范致病因子传播的可靠保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体温计的消毒一直是医院质控检查的重点工作,体温计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但在消毒技术规范中明确提出,对于体温计的消毒必须采用高水平消毒法消毒[1].  相似文献   
10.
微波加热溶解20%甘露醇注射液结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微波加热方式溶解20%甘露醇注射液内的结晶,观察不同火力档位下其结晶溶解情况,以期找到溶解规律。方法将重新产生结晶的软塑袋包装的甘露醇注射液放人微波炉内进行加热,设解冻、中低火、中火、中高火、高火四档,设时间点t=15s、30S、45S……420S,加热到每个时间点立即以称量法计算20%甘露醇溶液中残余结晶量;另在时间点t=120s、180s、240s……420S时,以煤油温度计测量袋内溶液温度;每火力档位下的每个时间点重复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并绘制图表。结果以不同的火力档位加热溶解甘露醇结晶,在即将爆袋前均未能将甘露醇结晶完全溶解掉,结晶残余量为0.86~3.56g;在加热到最高时间点时(即将爆袋前)溶液温度均达到了90℃以上。结论20%甘露醇注射液内的结晶不宜采用微波加热方法溶解,加热后的袋装甘露醇溶液温度高不能用手直接取出,且极有可能发生爆袋,会对人员造成烫伤,既有危险又浪费人力和精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