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 132例临产妇宫颈分泌物培养鉴定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了解生殖道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3 132例临产妇,对其宫颈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同时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3 132例标本中分离出634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20.2%;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8株,占16.8%;革兰阴性杆菌295株,占45.7%;真菌242株,占37.5%。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度最高。结论临产妇宫颈分泌物菌群分布广,细菌耐药品种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中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年龄、季节变化,以及其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于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检的4 83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段分为≤25岁827例,>25~30岁2 069例,>30~35岁1 550例,>35岁387例;按照孕中期检测维生素水平时所处的季节划分,春季1 137例,夏季1 422例,秋季1 149例,冬季1 125例;根据孕中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孕妇分为对照组(健康妊娠,n=4 015)和GDM组(n=815)。于孕中期检测血清25-(OH)D、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这3种维生素水平,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及这3种维生素水平对GDM发病的影响。结果 与其他年龄段相比,≤25岁孕妇血清中25-(OH)D、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季中25-(OH)D、叶酸、维生素B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46例符合诊断和溶栓治疗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清除自由基、血小板抑制药,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6小时、24小时和7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人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对不同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分析其转录活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ADAM17启动子区域的叉头转录因子M1(FoxM1)结合位点,以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ADAM17基因启动子-1 365~+51片段,连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对FoxM1结合的3个位点进行定点突变;转染至293T细胞后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其转录活性。结果测序结果显示,ADAM17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其突变体均构建成功;与pGL3-basic组相比,pGL3-ADAM17(-1 365~+51)组介导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FoxM1组介导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且pGL3-ADAM17(-1 365~+51)组高于突变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人ADAM17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其突变体,初步验证了ADAM17受转录因子FoxM1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干扰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在HeLa细胞中转染ADAM17干扰质粒,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Western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妇梅毒血清学筛查流程.方法 收集经化学发光法(CLIA)筛查抗梅毒螺旋体(TP)抗体S/CO值≥1.0的548例孕妇的血清样本.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免疫印迹法进行复检.以免疫印迹法的检测结果为标准,计算单一方法检测及多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HPV-16 E7抗原肽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共培养Ag-DC-CIK对人宫颈癌细胞siha的杀伤效应。方法采集健康人外周血,分离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诱导生成DC和CIK细胞,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摄取能力及其表面分子CD83、CD86和CIK细胞CD3、CD8、CD56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实验分为5组:效应细胞CIK、DC-CIK、Ag^1-DC-CIK、Ag^2-DC-CIK、Ag^M-DC-CIK,分别与靶细胞siha共培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效应细胞对siha活性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效应细胞对siha的杀伤效应。结果DC成熟后,摄取能力减弱,CD86、CD83表达上调,上清液中IL-12水平增高;与DC共培养的CIK细胞,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提高,分泌IFN-γ能力增强;与CIK细胞、DC-CIK组相比,Ag^1-DC-CIK、Ag^2-DC-CIK、Ag^M-DC-CIK组均表现出对siha细胞更强的杀伤效应。结论成功构建Ag-DC-CIK共培养体系,获得两组有效的HPV-16 E7蛋白抗原肽,为治疗宫颈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UK溶栓治疗并与对照组60例对比。结果:溶栓治疗组首次溶栓治疗后、3d、5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14d有极显著差异(P<0.001);溶栓治疗组首次溶栓前后血纤维蛋白原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无变化;两组治疗后14d疗效比较,有效率A组为83.33%,B组为50.00%,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UK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和增殖相关基因Ki67编码的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Beclin 1和Ki67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Beclin1蛋白的表达。结果癌组织中Beclin 1的阳性表达率(43.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98.5%)(P0.05),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76.6%)则高于癌旁组织(0.00%)(P0.05)。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表达与Ki6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56,P0.05)。Beclin 1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直径、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无关(P0.05)。Ki67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肿瘤直径有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年龄、ER、PR、HER-2均无关(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0.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00.0%)(P0.05)。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癌旁组织中Beclin l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43±0.12,明显高于癌组织(0.20±0.18)(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Ki6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 ,我们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 30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6 0例 TIA患者 ,头颅 CT检查未发现病灶 ,均符合 WHO制定的 TIA诊断标准 ,临床排除出血倾向及其他治疗禁忌症。将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巴曲酶组 30例 ,男 2 2例、女 8例 ,年龄 38~ 75 (平均 5 2± 3)岁。对照组 30例 ,男 2 4例、女 6例 ,年龄 4 7~ 76 (平均 5 2± 4 )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 (1~ 12小时 )、病情有可比性。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 ml静滴 ,并采用扩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