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原代神经元细胞模型在颅脑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类细胞模型特性更加贴近于疾病细胞,可用于模拟研究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目的:建立一种便捷实用的可同时提取皮质及海马原代神经元的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24 h内的SD大鼠,麻醉后断脊法处死,采用体积分数为75%乙醇消毒,用镊子分离出颅骨及脑膜,解剖出完整大脑,剥离脑血管膜,游离出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采用木瓜蛋白酶及适量DNA酶顺序消化方案,吹打、离心、过滤,然后接种于左旋多聚赖氨酸包被的6孔板和爬片内,以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为种植液,6 h后换用含有B27的Neurobasal无血清专用培养基,持续培养7 d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分别采用β-Tubulin免疫荧光法、Neun抗体免疫组化法鉴定皮质神经元与海马神经元,以及采用MAP2免疫荧光法鉴定其纯度。结果与结论:①接种24 h后细胞体积变清晰,呈不规则圆形、周围环绕光晕,少数细胞已有细小突起,均已贴壁生长;持续培养3 d后,胞体逐步增大,部分呈聚团性生长,突触延长,细胞间出现交联;持续培养7 d后,胞体成熟饱满,细胞质显著增多,光晕增强,形成更为密集的神经元网络;②经Neun抗体免疫组化法、β-Tubulin免疫荧光法鉴定为神经元,神经元标志物MAP2免疫荧光法鉴定皮质神经元和海马神经元纯度分别为(94.00±0.34)%和(91.00±0.26)%,可用于后期实验;③结果表明,采用同一批24 h内新生SD大鼠分离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经木瓜蛋白酶与DNA酶顺序消化后,可提取到优质的海马神经元及皮质神经元。该方案得到的神经元纯度高,操作简化,可作为研究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细胞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洁治结合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超声洁治(龈上、龈下)结合手工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90例(牙周袋深度(PD)≥4 mm,探诊出血均≥2,牙龈指数(GI)≥2,龈沟出血指数(BI)≥3),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的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等临床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杜非合剂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282例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复合社非合剂静脉麻醉后SPO2、PETCO2、RR、HR、BP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无麻醉并发症,术毕即刻能被唤醒,SPO2、PETCO2、RR、HR、BP均平稳,安全返回病区。结论在硬膜外麻醉复合杜非合剂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行常规手术和损伤控制外科的严重创伤患者,检测其早期血乳酸浓度,了解两种手术方式对早期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严重创伤患者40例,依据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手术组(对照组)和损伤控制外科组(控制组),每组20例.记录患者入院时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入院时和入院后6h的血乳酸浓度,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结果 控制组入院后6h血乳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3.5±1.1) mmol/L比(4.2±1.4) mmol/L,P<0.05],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6±6.3)%比(11.4±5.3)%,P<0.05].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行损伤控制外科有利于早期乳酸的清除,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是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在脊柱后路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60例,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组(AHH联合CLCVP)和F组(常规输液),每组30例。2组患者入室后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常规麻醉诱导,采用CLCVP麻醉技术管理围手术期输液及用药。记录2组患者输液量、出血量、尿量、输血量、手术时间、硝酸甘油用量等,以及麻醉诱导前(T0)、切皮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2 h(T2)、创面完全止血完成时(T3)、手术结束30 min时(T4)、术后第1天(T5)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和CVP、血糖、血乳酸、血凝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6.
艾司氯胺酮在患儿术前用药、术中麻醉、术后镇痛、门诊及日间手术中已应用广泛。术前用药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促进患儿与父母的顺利分离,术前应用艾司氯胺酮不但有利于相对平稳的麻醉诱导过程,而且能够产生更少的精神不良反应及口腔分泌物。患儿术中持续输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可有效降低阿片类药物剂量,且不影响苏醒质量,并减轻术后疼痛,同时可用于患儿术后镇痛。艾司氯胺酮单一或联合其他镇静镇痛药物可安全用于患儿内镜检查及治疗、诊断性检查及有创导管置入麻醉的应用,并有效减少其他镇静药物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就艾司氯胺酮在患儿上述各方面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8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全身麻醉下颅脑、四肢、心脏、胸腹、腰椎手术患者1078例,分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单泵输注组(Ⅰ组,853例)、丙泊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手工双泵输注组(Ⅱ组,2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苏醒情况.结果 Ⅰ组与Ⅱ组瑞芬太尼输注泵速(0.40 ±0.05)μg/(kg·min)和0.04μ g/(kg·min),t=1.878,P=0.061.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过浅与麻醉过深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过浅较多,Ⅱ组麻醉过深较多.结论 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单泵输注与丙泊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手工输注的麻醉效果一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病主要指前列腺肥大及前列腺炎而言,为男性特有的一种疾病。笔者用前列腺Ⅰ号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男性科门诊病人,共30例。其中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85岁。50岁以上者19例,居多数。病例选择:病人具备前列腺病的自觉症状;前列腺液化验可见大量白细胞,少量脓细胞,卵磷小体减少,或偶见少量红细胞;B超示前列腺体肥大;肛指检查为前列腺体肥大Ⅲ度以上,弹性减低。符合以上标准者,列为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获取原代皮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很多,传统方法通常是分别获取这两种细胞,但实验方法过于繁琐且浪费实验材料。找到一种简单、经济、可行并同时提取这两种细胞的培养方法尤为重要。目的:观察同时提取培养SD乳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选用出生24 h内的SD乳鼠,用体积分数为75%乙醇浸泡消毒,待乳鼠昏迷后断脊处死,沿乳鼠颈部用剪刀离断头颅并放入装有高糖DMEM的小烧杯中,沿矢状缝打开头颅并取出大脑放入盛有高糖DMEM的培养皿中。在冰上剥出脑膜及血管,夹取皮质表面2.0-3.0mm的脑组织,通过木瓜酶和DNA酶进行消化20 min,用含有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终止消化。以细胞浓度为1.0×109L-1种植于含有爬片(用多聚赖氨酸处理)的6孔板中,分别于1,3,5,7 d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变化,使用Calcien-AM进行活细胞染色观察细胞活性,β-Tubulin、MAP2免疫荧光染色对神经元进行鉴定。将剩余大脑皮质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的提取,经过胰酶消化、过滤、吹打,以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管喉罩在脊柱后路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双管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双管喉罩或气管插管.观察记录操作次数、时间;记录诱导前(T0),置入即刻(T1),置入后1 min(T2)、3 min(T3)、5 min(T4)、10 min(T5)及拔除即刻(T6)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记录置入、拔除及维持通气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置人双管喉罩和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T1、T2、T3、T6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显著高于T0(P<0.05),且也显著高于双管喉罩组(P<0.05).气管插管组置人、拔除、维持通气过程中发生并发症者(5、25、36例次)明显多于双管喉罩组(0、1、6例次)(P<0.05).结论 双管喉罩用于脊柱后路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iveness and safety of ProSeal laryngeal mask(PLMA)used in posterior spinal surgery. Methods Forty ASA Ⅰ - Ⅱ patients of thoracic-lumbar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LMA group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TI) group by systematic sampling with 20 cases each. PLMA or TI was inserted after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duction. The number of intubation, intubation time and time to surgery were recorde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and heart rate (HR) were recorded induction (To), during intubation (T1), at 1 min (T2),3 min(T3), 5 min (T4), 10 min after intubation (T5), during extubation (T6). The intubation, extubation, and the maintain ventilation process of the respiratory and respiratory damage were recorded. Results All patients in PLMA group and TI group achieved satisfactory lung ventilation at the first attemp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intubation, intubation time and time to surgery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SBP,DBP,HR at T1,T2,T3,T6 in TI group were significandy higher than To and those in PLMA group (P<0.05). The intubation, extubation, and the maintain ventilation process of the respiratory and respiratory damage in TI group (5,25,36 cases) were more than those in PLMA group (0,1,6 cases)(P <0.05).Conclusion PLMA for posterior spinal surgery is safe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