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β-胡萝卜素(β-carotene)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柱色谱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分光光度法[1]及高效液相色潜法[2].但目前部分保健食品为改善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缓释控释、改善稳定性、屏蔽味道和气味等诸多原因,将β-胡萝卜素原料微囊化[3],给目标物的提取和测定带来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保证防腐剂和甜味剂的检测水平.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专门组织了由全国44个实验室参加的防腐剂和甜味剂测定的质量控制,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本次质控规定检测值在平均值±2倍标准偏差之间为合格数据.按此要求,在上报的176个检测数据中,合格的为151个.结论说明大多数实验室具有较高的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3.
高效亲和色谱法测定初乳素免疫球蛋白IgG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方法采用高效亲和色谱的原理 ,在pH6 5磷酸盐缓冲液条件下样品中免疫球蛋白IgG与配基连接 ,在pH2 5的盐酸甘氨酸条件下洗脱免疫球蛋白IgG进行测定。本方法最低检测限为 0 5mg g ,平均回收率为 88 5 %~ 1 0 1 0 % ,相对标准差为± 1 4%。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饮料中6种食品添加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去除蛋白后用水稀释,采用C18色谱柱,以乙酸铵缓冲液(0.02 mol/L)/甲醇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分离,在230 nm波长下进行检测。结果:6种食品添加剂的加标回收率在90%~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3.8%之间。阿斯巴甜在15μg/m l~100μg/m l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和咖啡因在1μg/m l~10μg/m l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回归系数均大于0.999,最低定量限分别为,安赛蜜0.05 mg/L,苯甲酸0.05 mg/L,山梨酸0.02 mg/L,糖精钠0.1 mg/L,咖啡因0.1 mg/L,阿斯巴甜1.0 mg/L。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能满足饮料中6中添加剂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食品用蜜胺制品中三聚氰胺迁移量的迁移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0、75和90℃三个模拟温度下三聚氰胺从食品用蜜胺制品中迁移至3%乙酸、15%乙醇两种模拟溶剂的量。根据所得的试验数据,讨论不同温度和不同食品模拟物的选择对三聚氰胺迁移行为的影响,以及样本重复10次进行迁移实验时三聚氰胺迁移量的变化规律。结果三聚氰胺迁移至3%乙酸模拟溶剂中的量较迁移至15%乙醇模拟溶剂的量高。其量值约为迁移至15%乙醇模拟溶剂的1.54~33.3倍,且其迁移量随着模拟温度的升高和增多;经过10次迁移后,仍有三聚氰胺迁出,但迁移量均不高。单次最大迁移量值为0.0851mg/dm2,其值约为欧盟规定的SML值的1/59。结论 3%的乙酸是最苛刻的模拟溶剂,温度越高迁移量越大,且经过多次重复使用后三聚氰胺仍有迁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我国食品甜味剂的联合使用情况,并评估常见甜味剂组合的摄入水平及其累积风险.方法 根据全球新产品数据库(Global New Products Database,GNPD)中我国食品甜味剂的联合使用情况、甜味剂的健康指导值、《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甜味剂的最大使用量以及2...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类保健食品中添加剂限量标准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的中药材类保健食品至今没有制定其食品添加剂使用限量标准.为科学制定标准,本文采用国际上常用危险性评估方式,设计调查模式并开展了我国特定人群加工食品膳食摄入量调查,不仅掌握了国内市场保健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现状,而且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又全面考虑实际生产需要,首次在我国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领域使用危险性评估技术建议标准,使得建立的标准既有实用性又能保证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8.
保健食品在着色剂的使用品种上与普通食品是完全一致的。主要用于胶囊外壳、片剂糖衣和液体样品的调色等。为了解目前国内在着色剂检测方面的技术水平情况,2004年7~9月组织了一次由部分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的分析质量控制工作。分析质量控制工作有多种方式,使用分析质量控制样品是最有效的方法。为此,本次质控工作尝试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