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定义球内出血属多种眼科出血疾病的笼统称谓,中医称之为血灌瞳神,指因多种原因引起的目内之血不循径而行,溢于瞳神前后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前房出血,玻璃体出血及眼底出血。  相似文献   
2.
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是、鼻中隔李氏区出血系五官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药物治疗收效不显。手术治疗时肥厚性鼻炎为可轻易行之,手术切除太多,常易继发萎缩性鼻炎;对过敏性鼻炎手术切除翼管神经难度大,费用高且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现代诊疗方法及电磁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微波医学逐步趋向成熟,借助微波发射接触器安全可靠地治疗多学科临床难治性疾病,取得了最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OLP患者一般情况及症状体征等进行调查,分析OLP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经文献考证、专家咨询等,设计OLP临床证候调查表,采集200例OLP患者一般情况与症状体征,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7.0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得到OLP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发生频率和证候分布。结果:1.症状发生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疼痛感、粗糙感、异物感、麻木感、瘙痒感、灼热感(发生频率20%)。2.体征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黏膜表面粗糙、充血、灰白色花纹稍隆起、黏膜表面交织成网状、口腔黏膜斑块型病损。3.OLP患者的证型以脾胃湿热、肝经郁热、脾虚湿困、阴虚火旺、肝气郁结为主。结论:1.OLP以口腔局部症状为主,伴随局部皮肤、指(趾)甲病损及全身不适,且与精神情志因素相关。2.OLP临床证型大致可分为12型,以脾胃湿热、肝经郁热、脾虚湿困、阴虚火旺、肝气郁结五型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联合西医疗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黏膜专科门诊就诊的OLP患者共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84)和对照组(n=42),治疗组采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合并西医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常规治疗,15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治疗效果.停药后随访6个月,判断复发率.用药期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后复查三大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2.62%,对照组为33.33%;治疗组复发率6.56%,对照组为28.57%;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8%.以上3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合并西医疗法治疗OLP疗效明显,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剂加减合并西医疗法治疗阴虚火旺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阴虚火旺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知柏地黄汤剂加减合并西医疗法与纯西医疗法治疗,跟踪回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痊愈率30.61%;显效18例,显效率36.74%,总有效率67.35%。对照组痊愈6例,痊愈率12.77%;显效8例,显效率17.02%,总有效率29.79%。经SAS9.1.3软件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知柏地黄汤剂加减合并西医疗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中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利水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中浆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合生蒲黄汤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西药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14d,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95%,西药组总有效率8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活血利水疗法治疗中浆病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OLP患者症状体征等进行调查研究,了解OLP患者的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方法:采集60例OLP的一般情况、病程、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及体征,将上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人口学特征分布及证候类型分布呈一定的规律性。结论:6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证候类型以阴虚火旺、肝气郁结、血虚风燥、气血两虚、心火上炎、脾胃湿热、肝经实火、气滞血瘀为主,且分布以此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