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0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拉光动力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1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而观察组患者在光动力治疗基础上再于患处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8周。治疗结束后连续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复发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2.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②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26%,而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艾拉光动力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除典型的临床表现外,还可因累及神经、心脏、肺脏、胰腺、肝脏、胆囊、生殖器等器官出现一些非典型的临床表现。该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梅毒未治疗患者、梅毒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转阴患者和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并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和IL-12作相关性分析。以探讨细胞免疫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为有效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群组、梅毒未治疗组、梅毒治疗转阴组和梅毒血清固定组的IL-10和IL-12水平,将各组IL-10和IL-12水平行统计学分析。对梅毒血清固定组中IL-10与IL-12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阴转组(P<0.01)及梅毒未治疗组(P<0.05);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阴转组及梅毒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0与IL-12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17,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机体内细胞免疫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发生了免疫不平衡,这种免疫抑制和不平衡可能造成了梅毒螺旋体能够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而残存,成为引起血清固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草分支杆菌注射液联合苄星青霉素在早期梅毒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早期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草分支杆菌注射液联合苄星青霉素)和对照组(单用苄星青霉素),观察时间6个月。结果: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几何平均滴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RPR阴转率为40%,对照组为2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分支杆菌注射液辅助治疗早期梅毒可以增强苄星青霉素驱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面部,耳后,颈部,躯干及臂部结节,囊肿3年余,于2004年11月来我院皮肤性病科就诊。患者于18岁时双侧下颌部,颈后,耳后开始出现绿豆大结节,随后皮损逐渐增大形成囊肿,皮损增多并向躯干及臂部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期梅毒患者体内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有皮损的二期梅毒组、治疗后两年内RPR阴转组及RPR未阴转组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对上述各组之间的IFN-γ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皮损的二期梅毒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RPR阴转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PR未阴转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RPR阴转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皮损的二期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增强;治疗后RPR未阴转的二期梅毒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现象;二期梅毒治疗后RPR阴转的患者,其细胞免疫基本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神经梅毒的发生可能与梅毒螺旋体的神经侵袭性和宿主细胞免疫力有关,HIV感染会增加神经梅毒的发生率.脑脊液RPR检测可以作为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的替代方法用于神经梅毒的诊断,脑脊液中tau蛋白和趋化因子CXCL13检测对于神经梅毒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试用多西环素或头孢曲松作为替代药物.在驱梅治疗...  相似文献   
8.
神经梅毒的发生可能与梅毒螺旋体的神经侵袭性和宿主细胞免疫力有关,HIV感染会增加神经梅毒的发生率.脑脊液RPR检测可以作为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的替代方法用于神经梅毒的诊断,脑脊液中tau蛋白和趋化因子CXCL13检测对于神经梅毒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试用多西环素或头孢曲松作为替代药物.在驱梅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治疗可以起到改善症状和增加疗效的作用.血清RPR滴度的动态观测可试用于神经梅毒的疗效判断.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neurosyphili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reponema pallidum neuroinvasion and host immunity.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may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neurosyphilis. Cerebrospinal fluid (CSF)-rapid plasma reagent (RPR) test can be applied as a substitute for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test (VDRL) to the diagnosis of neurosyphilis. Detection of tau protein and chemokine CXCL13 in CSF also has grea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neurosyphilis. For patients allergic to penicillin, doxycycline or ceftriaxone may serve as alternative drugs. Adjuvant therapy may benefit the improvement of syphilis symptoms and strengthen the efficacy of antisyphilitic treatment. Dynamic observation of serum RPR titer can be used to monitor the treatment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neurosyphilis.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尖锐湿疣 (CA)皮损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研究 ,探讨VEGF在CA发病、发展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皮损组织及正常包皮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正常对照包皮组织中VEGF无或有弱的表达 ,在CA皮损组织则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VEGF可能参与了CA皮损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重症药疹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重症药疹53例临床分析季必华孟庆琴马晓玲我科于1981年12月至1995年11月,共收治重症药疹53例,现作回顾性分析,并就降低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TEN)型药疹死亡率的因素试作探讨。一、一般资料53例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5个月至77岁,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