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意义 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以降低政府治理成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法/过程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为例,详细阐述整合路径及工作成效,对整合共享的难点和对策展开分析和探讨。结果/结论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明确“统筹布局,共建共享”的总体要求,探索以大数据技术为抓手,实现数据的融合与应用,构建数字疾控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省级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32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信息化组织与管理、标准规划情况、资金投入与分配等方面的现状,分析疾控信息化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重点对地区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人员匮乏、信息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超  杨明  牟笛  随海田  赵坚  孟郁洁  涂文校 《疾病监测》2014,29(11):925-928
目的分析2014年发生在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中国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疫情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13日几内亚(Guinea)、利比里亚(Liberia)、塞拉利昂(Sierra Leone)、尼日利亚(Nigeria)和塞内加尔(Senegal)5国共报告EVD病例4985例,死亡2461例,病死率为49%。截至目前疫情整体呈现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疫情主要集中在几内亚;第二阶段为2014年5—9月,疫情主要影响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除尼日利亚外,其余4国彼此相邻,大面积陆路接壤。尼日利亚疫情是由1名利比里亚患者输入导致的继发感染,而塞内加尔报告的是1例几内亚病例。截至2014年9月13日,5个国家中医务人员感染人数近300人(约占总病例数的6%),死亡超过140例。基因分析显示,引发此次疫情的病毒是埃博拉病毒中扎伊尔型(Zaire ebolavirus)的一个独立分支。结论 2014年发生在西非地区的EVD暴发疫情是自1976年发现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以来最大的一次暴发,同时也是西非地区首次报告EVD疫情,目前形势分析认为疫情可能仍将持续6~9个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RMA模型在某县区死亡率动态分析中的应用,分析和预测其非意外死亡率的动态发展趋势。方法:对该地2008年1月-2012年9月的逐月死亡率进行ARMA模型拟合,采用2012年10-12月的实际月死亡率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MA(1)模型较好地拟合了该地区既往时间段上的死亡率序列,模型残差为白噪声(P〉0.05),模型参数MAl,1—0.470,有统计学意义(t=-4.010,P=O.000),AIC=431.719,SBC=435.907,模型数学函数式为:X1=35.07217+(1+0.4757B)εt预测得到的2012年10—12月死亡率为32.65/10万、35.07/10万、35.07/lO万,2013年1月死亡率为35.07/10万,预测误差为12.25%。结论:ARMA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并用于预测未来的死亡率,是一种短期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安徽省亳州市气象因素与疟疾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亳州市2005—2011年疟疾发病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拟合准泊松quasipoisson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研究周平均温度、周平均湿度、周平均降雨量对疟疾发病的即时效应、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对周平均温度的即时效应分析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5~30℃),疟疾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温度越高,滞后效应的强度越大,最佳滞后时间约为1~3周;当温度为26℃且滞后时间为10周时疟疾发病的累积危险度最高,RR值为228.9(95%CI:8.0~6 547.9)。以降雨量0 mm为参照,降雨量的即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滞后天数的增加,累积效应先增加后减小,降雨量越大,最长滞后天数越短;当降雨量为30 mm且累积时间为6周时,疟疾发病的累积危险度最大,RR值为3.79(95%CI:1.38~8.49)。以最低相对湿度31%为参照,周平均相对湿度的即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滞后时间的增加,疟疾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长滞后期为10周,当滞后时间为4周时疟疾发病的相对危险度最大;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疟疾发病的累积相对危险度先增加后减少,当相对湿度为62%且滞后10周时的累积效应最大,累积相对危险度为513.58(95%CI:14.70~17 943.94)。结论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和降雨量对疟疾的发生均有影响,且有一定的滞后作用。  相似文献   
6.
省市级疾控中心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地区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现状.方法 利用流行病学动态数据采集平台(EDDC)实现调查问卷的定制和在线发布,通过在线自填方式对全国省市级CDC1 281名公共卫生信息化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7% (34/1 281)的CDC公共卫生信息化人员既有IT专业背景又有医学背景;接受过单位安排培训的占74.7% (957/1 281);在对单位安排的卫生信息化培训次数满意度方面,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t =2.89,P=0.0119);最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因素中“包含奖金福利在内的收入增加”占77.8% (996/1 281),“职称晋升”占52.4% (671/1 281);遇到更好机会的情况下会考虑离开本单位的占33.1% (424/1 281).结论 中国省市级CDC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状况较好,但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综述了高速公路对周边环境污染及居民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等的影响,为更好地研究高速公路发展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国内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使用流行病学动态数据采集平台(Epidemiological Dynamic Data Collection platform, EDDC)开展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调查,从调查问卷定制、任务发布与管理和数据采集方面阐述平台功能的实现。实践证明该平台可节约调查成本,提高调查的效率和数据的质量,为公共卫生调查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
基于流行病学动态数据采集平台,建立急性发热性疾病监测系统,从业务流程和功能模块等方面阐述系统设计与实现,具体分析其数据采集、逻辑校验、数据管理、用户管理、数据可视化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指出该系统能够简化工作流程,提高监测工作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