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引起的病理过程,包括内皮功能障碍、动脉血管壁中脂质沉积、巨噬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功能失调、泡沫细胞形成等,炎症反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炎症细胞的传导器,其激活后介导炎症反应,激活下游的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β,从而参与As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针对NLRP3炎症小体和下游炎症因子的特异性抑制剂是目前临床药物研究的潜在靶点,有望成为治疗As的一种新的治疗措施。文章对NLRP3炎症小体的结构和激活机制及与As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对靶向NLRP3炎症小体和下游炎症因子的药物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铁死亡受基因调控,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卒中、肿瘤等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已知调控p53基因可诱导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铁死亡。而抑制铁死亡使GPX4正常发挥作用,阻断细胞膜上脂质氧化,减少活性氧自由基(ROS)积累,保护正常细胞。鉴于铁死亡的多反应性,可能有助于杀死癌细胞,可能会损伤正常细胞,所以调节性铁死亡敏感相关基因及触发机制亟待阐明。本文主要综述目前已知的GPX4、FSP1、SLC7A11、P53等调节性铁死亡敏感相关基因功能机制,以期为铁死亡研究深度剖析及重大疾病药物靶向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癌症的病因学研究中 ,人们对引起DNA损害的氧自由基的作用有相当大的兴趣。铁能催化氧自由基的产生。由于大量未吸收的铁进入结肠 ,估计粪便中的铁水平高于其他组织 1 0倍。可预计铁的任何氧化强化剂作用对结肠直肠癌可能特别明显。粪便中的胆色素 ,如果发生出血时 ,还有血红素 ,在接近中性 p H值时保持铁溶解 ,可以促进催化羟自由基形成。在美国和芬兰的队列研究中发现 ,结肠直肠癌与体内铁贮存间呈正相关 ,这是以铁传递蛋白饱和度和总铁结合力为指标 ,在癌症发生前测定的结果。美国的队列研究显示 ,在发病时 ,结肠癌病例的铁摄入、血…  相似文献   
4.
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灌肠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也是一种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使得直肠、肛周静脉曲张,痔核形成。另外对于其它消化系统疾病伴有内痔、外痔或混合痔的患,使用传统灌肠筒肛管灌肠时患常感到疼痛,容易造成血管、直肠粘膜损伤,易引起出血或灌肠效果不理想。从2001年2月我们使用输液式灌肠法灌肠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相当严重的危害着劳动人民的健康。解放后,在党的关怀和領导下,对本病进行了大力的調查研究及防治工作,我們在省卫生厅及学校党委大力支持下,于1963年秋及1964年秋,二次深入农村进行防病治病工作,取得了一些經驗,初步认为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溫病范畴的秋溫时疫。今将所治94例分析报导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建立更年安胶囊中大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为工业生产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更年安胶囊中大黄素含量,具体条件为:Shimpack VP-ODS C18(150 mm×4.6 mm,5 μm) 色谱柱,甲醇-0.1%磷酸水溶液(77∶2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40℃。结果:大黄素在0.04~0.32 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 060+2 513 102X,r=0.999 1,平均回收率98.6%,RSD为1.88%(n=6);以精密度实验、稳定性实验和重复性实验考察的RSD分别为0.86%、2.33%和1.88%。结论:HPLC测定更年安胶囊中大黄素含量方法可靠,简单可行,可为控制更年安胶囊的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氨基末端前体脑钠尿肽(NT-proBNP)及其他相关因子的临床关系。方法将153例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A组(造影结果为正常冠状动脉)和B组(造影结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析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腹围、临床表现和各种生化因子包括总胆固醇、肌酐、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单核细胞计数及NT-proBNP等。结果与A组比较,B组NT-proBNP250 ng/L,纤维蛋白原5 g/L,单核细胞计数0.50×109/L(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是NT-proBNP250 ng/L、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结论NT-proBNP250 ng/L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预后价值及其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使用来自TCGA-LGG&GBM,CGGA和GEO的临床生存数据评估ORMDL2的临床预后价值。使用pROC包检测ORMDL2的cut-off值以绘制ROC曲线来证明其在鉴别胶质瘤诊断方面的价值。选择与ORMDL2最显著正相关的前300个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PPI网络并进行GO和通路分析。利用ssGSEA和TIMER 2.0数据库探讨ORMDL2 mRNA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ORMDL2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邻近正常组织,这种差异在高级别胶质瘤中最为明显。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增加,与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不良相关。此外,ORMDL2表达升高与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一系列免疫浸润细胞有关。结论:ORMDL2在胶质瘤免疫细胞浸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有迹象表明 ,锌对正常甲状腺体内平衡也是重要的 ,其作用是复杂的 ,可以包括对激素合成和作用方式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结合转录因子对基因表达是必需的 ,其中的锌结合于半胱氨酸残基上。然而 ,目前尚不清楚饮食锌缺乏是否对甲状腺激素代谢这方面有直接影响。在培养细胞中 ,强有力的锌螯合物影响转录因子结合至 DNA。就甲状腺本身来讲 ,转录因子 2是含锌蛋白 ,其与甲状腺球蛋白启动子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基因相互作用。转录因子 2的结合受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但另一方面尚不知道这种状态是否受饮食锌摄入而改变。研究了锌在动物甲状腺代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