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商品名顺友)与片剂(商品名骁悉)在肾移植术后早期麦考酚酸(mycophenolicacid,MP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及疗效。方法30例首次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顺友组和骁悉组,于术后24h内开始口服顺友或骁悉,均为1.5g/d,一日两次。术后第7、14天分别于服药前(0h)及服药后0.5、1、1.5、2、3、4、6、8、10、12h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MPA血药浓度,比较两组MPA的达峰时间(MPA—Tmax)、峰浓度(MPA—Cmax)及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MPA—AUC0.12h),同时比较两组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及3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顺友组和骁悉组MPA—Tmax第7天[(1.27±0.88)h比(1.27±0.68)h,P〉0.05)]、第14天[(0.73±0.32)h比(0.80±0.46)h,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第14天MPA—Tmax均比各组内第7天提前(均P〈0.05)。两组MPA—Cmax第7天[(12.104-5.00)ng/mL比(12.20±5.60)ng/mL,P〉0.05)、第14天[(15.40±6.36)ng/mL比(12.80±6.36)ng/mL,P〉0.05)无差异,组内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MPA—AUC0_12h第7天[(31.90±15.62)mg·h·L^-1比(31.50±12.88)mg·h·L^-1,P〉0.05)、第14天[(33.30±8.68)mg·h·L^-1比(34.30±7.31)mg·h·L^-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均高于各组内第7天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早期血肌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顺友组和骁悉组均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两组分别有4例、3例受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顺友和骁悉在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MPA血药浓度变化和疗效无明显差异。顺友用于肾移植后早期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安全有效,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改变及其与急性排异反应的关系.方法:首次接受肾移植手术受者60例,流式细胞术测定受者肾移植术前及术后第7、14、21天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CD80表达的百分率;根据肾移植术后两周内发生排斥与否将患者分为排斥组(13例)和非排异组(47例).2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标本为正常对照组.急性排异反应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及移植肾穿刺活检等综合判断.结果:术前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CD80即有表达,TLR4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者表达到达顶峰,其后逐渐下降,排斥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CD80表达峰值较肾功能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TLR4、CD80在肾移植术后早期表达升高,并可增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后真菌感染率虽然较细菌低,但死亡率往往较高,已成为移植物失功和受体移植物带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对感染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可有效提高移植后生存率。本文介绍有关抗真菌药物及其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临床肾移植后应用抗真菌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肾移植患者手术术后血清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6 receptor,sIL-6R)水平以及其动态改变,进一步明确其临床价值和作用。方法:详细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和基线数据资料,采用ELISA法监测60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血清中sIL-6R水平。选择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20)。结果:移植术前,血清sIL-6R的水平肾移植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移植术后血清sIL-6R水平显著升高,其浓度在第3天时达到最高,针对性治疗有效后其水平逐渐下降,2周后逐渐下降至术前水平(F=15.23,P=0.003)。同时还发现肾脏移植的患者并发感染时血清sIL-6R水平明显上升(LSD-t=7.32,P=0.004)。结论:动态监测血清sIL-6R水平的改变有助于及时早期判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学标志物,同时有助于发现合并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肾移植患者霉酚酸(MPA)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探索适合的治疗窗及有限采样法预测MPA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MPA-AUC0-12)的模型. 方法24例60岁以上老年肾移植患者(男17例,女7例),24例成年肾移植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5例,女9例).在术后2~3个月时,清晨服用霉酚酸酯(MMF)前以及服药后0.5、1、1.5、2、3、4、6、8、10、12 h取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PA浓度,计算平均谷浓度(C0)、峰浓度(Cmax)、平均达峰时间(Tmax),及MPA-AUC0-12,采用多重逐步回归法推导有限采样法计算简化MPA-AUC的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一致性评价采用Lewis方法. 结果随访至术后半年,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老年组发生肺部感染和(或)白细胞减少等严重不良反应(SAE)5例,成年组发生肺部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1例;服用1.0 g/d霉酚酸酯,两组患者的C0、Cmax、Tmax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老年组患者的MPA-AUC0-12明显低于成年组患者[(22.21±9.01)μg·h/ml vs (32.82±8.75) μg·h/ml,P《0.05];20.8%的老年患者出现早期双峰(服药后2~4 h);老年组中发生SAE亚组的AUC0-12明显高于无SAE亚组(P《0.05),以25μg·h/ml为界分组,则高AUC0-12亚组的SA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AUC亚组(P《0.05);具有最佳预测效果的最小的有限采样法计算简化AUC的模型AUC=3.0410 9.8588×C0 0.5963×C0.5 2.5612×C3(r2=0.893).平均预测误差me及其95%的置信区间(95% CI)为0.17(-2.25,2.59),均方根预测误差rmse及其95%置信区间为3.85(0.70,5.49). 结论服用同等剂量的MMF,老年肾移植患者的MPA-AUC0-12明显低于成年患者;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对于改善老年肾移植患者的预后具有肯定的意义,有限采样法计算简化AUC是实现MPA的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的有效、可行的手段.将MPA-AUC0-12控制在25 μg·h/ml以下可有效降低SAE的发生率;使急性排斥反应风险升高的下限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麦考酚酸暴露量的变化,为肾移植术后麦考酚吗乙酯剂量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例首次肾移植患者,均于肾移植术后24小时内给予麦考酚吗乙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1.5 g/d治疗,长期应用.于术后第7日、第28日、第90日测定其服药前、服药后半小时及服药后2小时的麦考酚酸的血药浓度,采用Shaw简易公式计算对应的麦考酚酸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drug concentration in the plasma versurs time curve,AUC)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术后第7日、第28日、第90日的麦考酚酸AUC分别为(32±9)(mg/L)·h、(41±10)(mg/L)·h和(47±13)(mg/L)·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术后3个月内连续服用同等剂量(1.5 g/d)MMF的情况下,麦考酚酸AUC逐渐升高,在术后第90日达到(47±13)(mg/L)·h,已超过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AUC.提示应在用药的90日内监测麦考酚酸AUC,并及时减少用量,以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肾移植患者手术术后血清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6 receptor,sIL-6R)水平以及其动态改变,进一步明确其临床价值和作用。方法:详细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和基线数据资料,采用ELISA 法监测60 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血清中sIL-6R水平。选择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20)。结果:移植术前,血清sIL-6R的水平肾移植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移植术后血清sIL-6R水平显著升高,其浓度在第3天时达到最高,针对性治疗有效后其水平逐渐下降,2 周后逐渐下降至术前水平(F=15.23,P=0.003)。同时还发现肾脏移植的患者并发感染时血清sIL-6R水平明显上升(LSD-t=7.32,P=0.004)。结论:动态监测血清sIL-6R水平的改变有助于及时早期判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学标志物,同时有助于发现合并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分泌型Klotho蛋白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为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思路。方法 通过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C57BL/6小鼠肾纤维化,并分5组处理:假手术[Sham+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模型(UUO+PBS)组、UUO+Klotho组、UUO+Klotho+胰岛素组、UUO+Kloth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组。检测小鼠左肾组织活性氧水平,并用HE及Masson染色评估肾脏病理改变及纤维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法以及免疫荧光化学检测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2 (SOD2)、纤连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此外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AKT、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PI3K、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建立了UUO小鼠模型。与UUO+PBS组比较,UUO+Klotho组小鼠肾组织的纤维化缓解(P <0.001),且肾纤维化标志物纤连蛋白和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降低(P均 < 0.001),保护因子SOD2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均 < 0.001)。胰岛素及IGF-1可激活肾组织IRS-1/PI3K/AKT通路并破坏Klotho对肾脏的保护作用(P均 < 0.001)。结论 Klotho通过抑制胰岛素下游IRS-1/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缓解肾脏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结核的发病特点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1991年1月至2007年4月间的2333例肾移植受者中有37例术后发生结核病,回顾性分析术后发生结核病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术后结核的发病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肾移植受者术后结核的发病率为1.59%,发病时间为术后1~91个月,中位时间为术后7个月,22例集中在肾移植术后1年内;29例为肺部结核或肺部结核合并有肺外病灶,其他为肺外结核.肾移植受者术后结核病的表现以发热、咳嗽和咳痰为主;所有受者结核菌素纯化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均为阴性;29例受者X线胸片检查有典型的结核表现;6例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16例经病原学和/或病理学确诊.7例确诊合并有其它感染.抗结核治疗采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并调整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28例受者经治疗后好转,9例因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结核的发病风险较高;X线胸片结合病原学和/或病理学检查是主要的确诊手段;抗结核治疗时,应加强对免疫抑制剂的监测,及时调整抗结核药和采取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临床应用改善了肾脏移植的临床效果。钙调神经磷酸酶(CN)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作为临床基础免疫抑制药物,其毒副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寻找新的免疫抑制药物和制定更加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提高移植物长期存活率,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