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PON1)的基因多态性对接触有机磷的作业工人血清对氧磷酶(sPON)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作业工人和对照者sPON活力,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N1基因192位点的基因型。结果合并敌敌畏和对硫磷暴露组后,不同基因型sPON活力均值为195.0(谷氨酸纯合子,Gln/Gln)、304.6(谷氨酸/精氨酸杂合子,Gln/Arg)和368.4(精氨酸纯合子,Arg/Arg),呈Gln/Gln→Gln/Arg→Arg/Arg递增的趋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PON1基因192位点的多态性影响sPON的活力,可能调节个体对甲基对硫磷的毒性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接触有机磷对作业工人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eAChE)和血清对氧磷酶(sPON)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GC-NPD(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机磷农药浓度,试剂盒和标准曲线法测定作业工人和对照者eAChE和sPON活力。结果对硫磷包装车间呼吸带的浓度为(0.022±0.012)mg/m3,敌敌畏包装车间呼吸带的浓度为(1.960±1.180)mg/m3;有机磷暴露使作业工人的eAChE及sPON活力降低并与接触工龄呈负相关;对硫磷暴露组中≥35岁作业工人的eAChE活力高于<35岁的作业工人,饮酒可以降低eAChE活力而升高sPON活力。结论eAChE及sPON活力可以作为评价有机磷农药中毒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异丙隆原药为固体粉末,浅灰白色,20℃时在水中溶解度72 mg/L,常温保存.该农药属取代脲类选择性芽前、芽后除草剂.适用于小麦、大麦、玉米、豆类等作物.对大鼠的LD50雄性为3160 mg/kg、雌性为3690 mg/kg[1].为观察异丙隆原药的致癌作用,我们进行了异丙隆原药致癌性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对丙烯酰胺诱导的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机制。方法(1)丙烯酰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神经元钙通道的特异位点(Synapsin-I)和施万细胞特异标志蛋白(S-100β)的变化。(2)细胞模型(原代施万细胞、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单独培养+插入式培养皿介导混合培养):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丙烯酰胺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并探讨施万细胞的整体保护效应;Fura-2/AM负载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单独和混合培养条件下神经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丙烯酰胺染毒大鼠表现明显的周围神经毒性症状,恢复4~5周症状缓解。染毒末S-100β的阳性信号明显减弱提示施万细胞损伤,随恢复期延长,S-100β阳性信号渐增强提示施万细胞损伤后的恢复性变,Synapsin-I与S-100β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丙烯酰胺作用后混合培养组神经细胞的存活率(51.08%±3.24%)大于单独培养组(42.08%±5.42%),混合培养的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组。结论施万细胞影响丙烯酰胺诱导的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过程,钙通道是其发挥该有益作用的途径之一,SynapsinI是其关键的作用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苯乙烯在不同染毒期限和染毒剂量下对大鼠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1(DR1)的损伤效应。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动物,雌雄各半。苯乙烯急性染毒剂量为600 mg/kg,亚急性染毒剂量为150、300和600 mg/kg,恢复组在苯乙烯染毒后正常饲养3周,左旋多巴(L-dopa)组在苯乙烯染毒同时腹腔注射600 mg/kg的L-dopa。测定神经行为学指标和DR1的结合密度及亲和力。结果苯乙烯使大鼠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显著减少,大鼠发生回避错误的次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苯乙烯染毒组DR1与3H-SCH-23390的结合密度由(0.20±0.08)pmol/(L.mg)蛋白降低到(0.14±0.03)pmol/(L.mg)蛋白;Kd值由(0.60±0.04)nmol/L上升到(0.65±0.24)nmol/L;3周的恢复期比腹腔注射L-dopa更能使结合密度和亲和力趋于正常。结论苯乙烯可以通过多巴胺通路产生对机体的神经损伤,表现为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和学习记忆能力衰退等有害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NA双链断裂修复酶XRCC4基因多态性与1,3-丁二烯(BD)作业工人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89名BD作业工人和83名行政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BMN)评价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XRCC4基因3个单体型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A245G、T1394G和C1475T),Clark运算法确定个体XRCC4基因的单体型等位基因和单体型对,协方差分析校正相关影响因素,比较具有不同XRCC4基因型或单体型对的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CBMN率的差异。结果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影响因素后,BD作业工人CBMN率为(7.17±5.41)‰、核质桥(NPB)率为(1.20±1.43)‰、核芽(NBUD)率为(2.87±2.44)‰,对照组的CBMN率为(3.10±2.56)‰、NPB率为(0.24±0.66)‰、NBUD率为(1.68±1.92)‰,差异有显著性(P0.01);暴露组中XRCC4A245G位点AA基因型个体NPB率显著高于AG基因型或GG基因型个体(P0.05);按年龄分层39岁组中XRCC4T1394G位点TT基因型个体CBMN率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1)。结论 XRCC4A245G和T1394G位点的多态性能影响职业性BD暴露导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乙烯对雄性大鼠睾酮水平的影响和可能的机理。方法每组6只,4组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染毒28d,剂量分别为0、10、100和1000mg/kg.d。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和睾丸组织中睾酮(testosterone,T)的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睾丸组织中睾酮合成的限速酶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cholesterol side-chain cleavage enzyme,P450scc)和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eroidogenet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StAR)的mRNA水平。结果染毒28d后,相比对照组,100和1000mg/kg.d剂量组血清和睾丸中的睾酮水平明显下降,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两者StAR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1000mg/kg.d剂量组的P450scc 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下降。结论氯乙烯对雄性大鼠血清和睾丸中的睾酮水平有影响,睾丸中StAR和P450scc mRNA水平的下调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职业性低水平接触1,3-丁二烯(BD)所致周围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与DNA修复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某石化企业60名BD作业人员为接触组,按照年龄和工龄1∶1匹配,以该企业无职业性接触BD的60名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BD水平;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和碱性彗星试验评价2组人群周围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DNA损伤水平,采用博莱霉素(BLM)诱变剂敏感性试验评价周围血淋巴细胞对BLM所致DNA损伤的修复能力。结果接触组人群工作场所空气中BD的短时间接触浓度为0.59~2.76(1.80±0.20)mg/m3,对照组工作场所空气中未检出BD。接触组人群周围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核质桥率、核芽率和Olive尾距均高于对照组[(1.81±0.96)‰vs(1.02±0.68)‰,1.00‰(0.00~3.00)‰vs 0.00‰(0.00~1.00)‰,3.00‰(1.00~5.00)‰vs 1.00‰(0.00~3.00)‰,5.25(3.96~5.73)μm vs 2.38(1.35~3.88)μm,P<0.01]。接触组人群周围血淋巴细胞平均每细胞染色体断裂率(b/c率)高于对照组[(1.06±0.41)%vs(0.85±0.36)%,P<0.05]。对照组人群b/c率与微核率呈中度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S)=0.542,P<0.01],但均与核质桥率、核芽率和Olive尾距不相关(rS分别为0.213、0.273和-0.120,P>0.05);而接触组人群b/c率与微核率、核质桥率、核芽率均呈中度正相关(rS分别为0.730、0.515和0.660,P<0.01),但与Olive尾距不相关(rS=-0.120,P>0.05)。结论低水平BD可能导致职业接触人群周围血淋巴细胞遗传物质损伤,其与DNA修复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DNA修复酶基因XRCC1、XRCC2、XRCC4、RAD52单核酸多态性在13-丁二烯(BD)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71名BD作业工人和55名行政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性彗星试验评价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XRCC1、XRCC2、XRCC4、RAD52基因多态性。结果 BD暴露组和对照组彗星尾距分别为4.53(3.49~5.87)和2.38(0.82~3.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中具有XRCC1基因G28152A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彗星尾距显著低于AA基因型个体[4.52(3.43~5.64),5.18(4.23~6.18),P0.05];XRCC4A245G位点AG和GG基因型个体的彗星尾距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5.05(3.79~6.05),5.37(4.29~6.36),4.23(3.35~5.41),P0.01]。结论 XRCC1 G28152A和XRCC4 A245G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BD诱导的DNA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解异丙隆原药的慢性毒性,提出其慢性最小有害作用剂量(LOAEL)和无害作用剂量(NOAEL).方法 480只SD种雄性和雌性大鼠(体重110~140 g)分为4组,3个染毒组分别喂饲染毒异丙隆原药50.0 mg/(kg·d)(高剂量组)、5.0 mg/(kg·d)(中剂量组)和0.5 mg/(kg·d)(低剂量组),对照组喂饲正常饲料,历时2 a;观察大鼠日常表现、检测体重和饲料消耗量;检查了解解剖、病理、血液学、血液生化和尿液等指标的改变.结果 高剂量组雌性和雄性大鼠的体重增长分别从试验第6周和第11个月开始减慢(P<0.01);高、中两剂量组雄性大鼠肝脏肿大,肝细胞水肿样变性和脂肪变性.结论 异丙隆原药对雌性和雄性大鼠慢性毒性的LOAEL分别为50.0 mg/(kg·d)和5.0 mg/(kg·d),而NAOEL为0.5 mg/(k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