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 26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患者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评分标准:优17例,良7例,可2例.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损伤小、固定可靠,可提供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孙贤杰  王维佳  董黎强  阮月芳 《医学综述》2008,14(24):3781-3783
骨不连是骨折愈合的停止或者相对静止,即骨折间隙的修复强度小于再损伤强度。不稳定或骨缺损以及应力遮挡是导致骨不连的最重要原因。在各种创伤后骨折治疗中,骨不连的治疗仍然是全世界骨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医药治疗骨不连的机制及内治、外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小针刀治疗成人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成人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彩超引导下行小针刀治疗,对照组在传统盲视下行小针刀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期复查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并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即刻、1周、6个月时手指活动时的疼痛评分。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个月,治疗组小针刀治疗后即刻、1周和6个月手指活动时的疼痛评分VAS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治愈率是83.33%,1次操作治愈率是73.33%,对照组的总治愈率是53.33%,1次操作治愈率是43.33%,治疗组的总治愈率和1次操作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超引导下小针刀治疗成人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能准确定位,精确治疗,减轻疼痛,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髋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类型,是一类比较严重的创伤,多见于老年人。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及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日益提高,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日益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由于可继发致死性肺栓塞及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已被公认为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DVT的误诊率及漏诊率高,早期诊断明确并经过治疗者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二聚体临床检测数据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3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均为低能量摔伤.无凝血功能障碍病史及与全身凝血状态异常有关的疾病,经围手术期准备、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术前和术后2h、1d、3d、5d、7d、10d、15d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比较.结果 3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常规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未发现血栓.与术前比较,38例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术后2h即2000 μg/L以上,其中有3例D-二聚体水平呈持续性或进行性升高,术后3d达高峰,并呈持续升高状态,术后15d仍存在高风险,而其他35例患者D-二聚体能较快地下降,其峰值仅持续3~5d,即术后2h和术后1,3,5d血浆D-二聚体水平处于高峰状态,均在2000μg/L以上,术后10d即降至2000 μg/L以下.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3~5d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高,临床应积极进行预防治疗,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骨折为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丧失,但骨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最终骨折部位被新骨完全替代,恢复骨的原有结构和功能,和其他组织愈合不一样,骨折愈合后不会遗留瘢痕。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治疗的影响、骨折部位、化学因素、手术时机等。本文就诸多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应用阿仑膦酸钠、碳酸钙D3片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2周开始应用阿仑膦酸钠、碳酸钙D3片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术后2个月开始应用阿仑膦酸钠、碳酸钙D3片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抗骨质疏松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期复查随访1年,评价疗效。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年,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腰椎的骨密度为0.721±0.132g/cm2,对照组腰椎的骨密度为0.635±0.127g/cm2,治疗组腰椎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治疗组腰椎的骨密度为0.741±0.139g/cm2,对照组腰椎的骨密度为0.668±0.131g/cm2,治疗组腰椎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1.533±1.548周,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1.800±1.690周,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早期服用阿仑膦酸钠、碳酸钙D3片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提高骨密度,不影响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血浆D一二聚体动态检测对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于入院当天、术前1天和术后1、3、5、7、9、14天采集静脉血样动态测定本院10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分析其动态变化特点。按照彩超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VT组与非DVT组,比较两组各时间点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 与术前相比,102例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升高,术后1天即达2000 ug/L以上,其中有l0例D-二聚体浓度呈持续性或进行性升高,术后5d达高峰(4427±324) ug/L,并呈持续升高状态,术后14 d仍有(2622±96)ug/L,而其他92例患者D-二聚体值能较快地下降,其峰值仅持续3d,术后5d即降至2000ug/L以下。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后确认10例持续升高患者发生DVT(DVT组),92例D-二聚体水平迅速下降患者未发生DVT(非DVT组),DVT的发生率为9.8%。与非DVT组比较,DVT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接近,术后1d和术后3、5、7、9、14d 的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均P<0.05)。结论 高龄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动态监测对术后并发DVT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新根  石钢  曹铨  孙贤杰  范杰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27-2928
目的 观察小针刀治疗和颈椎牵引、中药熏蒸及中频电治疗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分两组,针刀组采用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中药熏蒸及中频电治疗;治疗一疗程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复查,并记录患者的主观症状(眩晕、疼痛、臂手麻)、工作、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及临床体征(骨关节、软组织体征,椎动脉受压体征)的缓解情况.结果 针刀组治疗1个月后,主观症状、工作、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及临床体征改善明显;在缓解头痛、项背痛、软组织压痛、枕部神经压痛方面经随访1个月、3个月均疗效显著.随访6个月临床指标方面能达到治愈的程度,椎动脉受压体征阴性.对照组治疗1、3、6个月后,主观症状、工作、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稍有改善,但临床体征尤其是椎动脉受压体征改善不明显.针刀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针刀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2月~2016年8月,我科应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6例虎口软组织缺损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1~57岁。均为外伤致虎口软组织缺损。左侧5例,右侧11例。致伤原因:机器压伤12例,鞭炮炸伤1例,电灼伤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8 cm×6.3 cm~5.7 cm×8.3 cm,均采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