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急腹症手术17例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外科梁杰雄孙建辉骆兵吴强李磊1989~1994年,共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急腹症手术17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8例,年龄13~60岁,平均45岁。凝血酶原时间(PT)18...  相似文献   
2.
在手指末端外伤中 ,常发生甲床损伤。甲床缺损指骨外露 ,处理不当易发生感染 ,形成骨髓炎 ,造成伤口不愈合、手指畸形和功能障碍。甲床严重缺损而指骨、指腹完整 ,为保留手指长度 ,可采用趾甲瓣、邻指皮瓣、交臂皮瓣、胸腹部带蒂皮瓣等修复创面。 2 0 0 0年 8月~ 2 0 0 3年 9月我们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甲床严重缺损 11例 (13指 )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11例 (13指 )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6~ 4 7岁 ,平均年龄 2 9岁。各类机器致伤 9例 (11指 ) ,重物压砸伤 2例 (2指 )。其中示指 3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R92H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单荧光标记探针技术检测261例冠心病患者及263例正常人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R92H多态性。结果冠心病组RH基因型和H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0.01)。RH基因型、H等位基因人群冠心病风险增高(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92H多态性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冠心病组中RH和HH基因型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RR基因型者(P<0.05和<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RR基因型者(P<0.05)。冠心病组中,RH和HH基因型者多支血管病变率比RR基因型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R92H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相关,携带RH、HH基因型人群发生冠心病风险较高,且与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在临床上遇见3例冠状动脉痉挛合并晕厥的病例,发作时无明确的心绞痛症状,均以发作性晕厥为突出的临床表现,除有典型的心电图ST段抬高的变化,病人表现为窦性停搏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无器质性狭窄,冠脉内注入麦角新碱...  相似文献   
5.
Tei指数在选择再血管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适应证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Tei指数的变化评价再血管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区心肌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Tei指数在选择再血管化治疗适应证的作用. 方法:选择再血管化治疗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是否为跨壁心梗及疤痕情况分为两组.在再血管化治疗的术前、术后10 d、3个月、6个月分别测定Tei值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并分析前后变化. 结果:32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0 d的Tei指数及LVEF无明显变化;24/32例(术前Tei值<0.54,LVEF>46%)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心功能有明显的变化,8/32例(术前Tei>0.66、LVEF<37%)在再血管化术后没有明显的变化.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择作再血管化治疗适应证时,Tei<0.54的患者是比较合适的,而Tei>0.66的患者再血管化治疗的效价比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埋藏式起搏器更换原因,并对术中电极处理进行探讨.方法:埋藏式起搏器更换术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60~98岁,17例患者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其中更换电极11例. 结果:28例起搏器更换术中,起搏器电池耗竭或使用时间已到质保期25例,电极绝缘层破裂1例,囊袋皮肤无菌性破溃1例,囊袋感染1例.心室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为3~11年(平均8.3年).植入起搏器时起搏阈值为(0.44±0.27)V,更换时起搏阈值为(1.08±0.53)V,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植入时电极阻抗为(547.52±126.35)Ω,更换时电极阻抗(723.22±103.30)Ω,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起搏器更换原因多为电池耗竭或使用时间已到质保期.测量数据显示,心室起搏电极使用约8年后大多数的可以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冠状窦近端和远端起搏,比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冠状窦电图波形的改变、有效不应期的变化,探讨发生房颤的电学特征改变。方法:39例因心律失常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患者,其中17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22例。置入10极电生理导管至冠状窦,在X线下使导管的9~10极位于冠状窦口。固定程序S1S2400/360ms起搏冠状窦的近端和远端,2倍的起搏阈值,记录冠状窦电图。测定远端和近端起搏局部的有效不应期。结果:在冠状窦电图上有双电位和碎裂电位房颤组占13/17,对照组占5/22(P〈0.05)。房颤组CS1~2局部有效不应期(ERP)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房颤组CS9-10处ERP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房颤组冠状窦电图记录到双电位和碎裂电位,同时在冠状窦远端起搏时其ERP缩短,这些可能是房颤发生的基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同型半胱氨酸(Hcy)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再使用1 mmol/L Hcy与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共同作用HUVEC。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和C/EBP同源蛋白(CHOP)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ip、CHOP蛋白表达水平、PKR内质网激酶(PERK)及内质网核信号转导蛋白1α(IRE1α)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cy组细胞存活率降低,Bip和CHOP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升高,PERK和IRE1α的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与Hcy组比较,高浓度红景天苷(300μmol/L)与Hcy共同作用后细胞存活率升高,Bip和CHO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ERK和IRE1α的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结论红景天苷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HUVE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住院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年龄≥70岁的AMI患者459例,分为死亡病例组(51例)和非死亡病例组(408例)。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记录死亡原因,分析死亡高危因素。结果5年间年龄≥70岁AMI患者住院总病死率11.1%。死于心力衰竭15例(29.4%),心源性休克13例(25.5%),致死性心律失常-室颤8例(15.7%),心脏破裂6例(11.8%),肺部感染-呼吸衰竭6例(11.8%),急性肺栓塞和脑卒中3例(5.9%),其中31例(60.8%)死于入院48h内。死亡病例组前壁心梗、既往心梗、心衰和糖尿病史4项临床特征明显高于非死亡病例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AMI患者死亡率高,死亡多发生于病程早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室颤是主要死因,前壁心梗、既往心梗、心衰和糖尿病史是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原秦皮、香豆素单体抗菌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4种基原秦皮提取物、5种香豆素单体、5种单体混合物、苦枥白蜡树树皮已知香豆素指纹区样品、未知成分指纹区样品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抑菌试验微量定量检测方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及最低杀菌浓度。结果4种基原秦皮苦枥白腊树、尖叶白腊树、白腊树、宿柱白腊树树皮均有明显抑菌、杀菌作用,抑菌强度依次为:宿柱白腊树〉苦枥白腊树〉尖叶白腊树〉白腊树。5种香豆素单体秦皮素、秦皮乙素对9种细菌均有明显抑菌、杀菌作用,秦皮甲素、秦皮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有一定抑菌、杀菌作用,抑菌作用依次为:秦皮素〉秦皮乙素〉秦皮甲素〉秦皮苷〉6,7-二甲氧基-8-羟基香豆素。苦枥白腊树树皮提取物对所试9种细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单体混合物,已知香豆素指纹区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卡他菌有明显抑菌作用;未知成分指纹区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也有一定抑菌作用。结论秦皮抑菌强弱与已知香豆素成分含量高低基本一致。秦皮中苷元的抑菌作用优于苷,5种香豆素类单体中秦皮素、秦皮乙素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