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尿道口的不同清洁消毒方法对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医疗机构不同清洗消毒尿道口的方法预防尿道插管相关感染的效果的部分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20篇,涉及患者1 9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氯己定消毒液、碘伏消毒液、无菌水和生理盐水等不同方法擦拭清洗尿道口,预防尿道插管相关感染的效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概率排序以氯己定消毒液排第一位。结论 不同清洁消毒方法处理尿道口对预防尿道插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因逐年增加的医疗保健费用,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SUMED)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变得十分常见,如果将其很好地再处理(保证器械功能完好和安全性)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然而,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涉及法律、经济、伦理、医疗安全等问题,尚存在很大的争议,尽管许多研究表明这一过程是安全的,未出现不良事件或是对患者健康带来损害,本研究回顾再处理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器械的历史发展过程,调查其他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现状,从医院感染和伦理学角度来探讨一次性器械重复使用,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在决定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之前需要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JP2〗摘要 目的 评价3种十二指肠镜消毒方式的消毒效果及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中对术后胆管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1-12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396例 ERCP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3组,其中常规消毒组123人,使用邻苯二甲醛进行常规消毒的十二指肠镜;重复消毒组101人,使用邻苯二甲醛重复消毒的十二指肠镜;过氧乙酸组172人,使用过氧乙酸消毒的十二指肠镜。比较3 组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及患者术后胆管炎的发病率。结果 常规消毒组、重复消毒组及过氧乙酸组镜子内腔菌落计数分别为18.62±6.13、10.71±3.52及1.15±0.32 cfu /件,抬钳器菌落计数分别为 25.33±7.86、16.97±5.35、3.14±0.95 cfu/件,重复消毒组与过氧乙酸组的内镜及抬钳器菌落计数均低于常规消毒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49.450,P<0.01;F=686.842,P<0.01);3组患者术后胆管炎发病率分别为8.13%、2.97%和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466,P<0.01)。结论 在ERCP术治疗中对十二指肠镜进行重复消毒或过氧乙酸消毒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消毒,且可降低ERCP术后胆管炎的发病率。〖JP〗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现状,明确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采取主动监测的方法,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对NICU 2010年3月1日-2011年2月28日所有住院新生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新生儿368例,感染43例,52例次,感染率11.68%,感染例次率14.13%。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结论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反映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利于针对性地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院妇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现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探讨降低SSI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方法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对该院两个妇科病区行剖腹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所有患者进行监测,定期汇总分析,比较采取干预措施前(2011年1月1日-6月30日监测的病例,设为对照组)和干预措施落实后(2011年7月1日-12月31日监测的病例,设为干预组)的SSI率。结果 对照组共1 120例患者,其中剖腹子宫切除术648例,SSI率为4.94%;阴式子宫切除术212例,SSI率为9.43%;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260例,未发生SSI。干预前妇科病区平均SSI率为4.64%(52/1 120),两个妇科病区平均SSI率(5.38% vs 4.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6,P>0.05);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后,干预组SSI率下降至1.57%(20/1 27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4%(χ2=19.23,P<0.001)。结论 采取目标性监测方式,对监测项目的危险因素进行汇总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达到降低SSI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肺炎可能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死亡率增高。本文评估预防体位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益,解释可能的机制,以期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为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某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31日进行常规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2月1日—9月20日进行集束化干预的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集束化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以及感染部位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18%(28/342),低于对照组的17.40%(75/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降低最明显(28.85%VS 9.80%),其次为急性白血病患者(24.42%VS 13.27%),集束化干预前后两种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发生明显变化,两者在呼吸系统、口腔和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构成比均有所下降,而血液感染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结论采取集束化干预措施,能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N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变化,为更好地防控NICU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回顾性调查证明,该N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6.91%;通过目标性监测过程结合整改措施,使得该N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下降到9.62%。结论开展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能有效降低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0年8月20日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应查903例,实查903例,实查率为100%,发现医院感染39例,感染现患率为4.32%.感染部位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切口感染.抗生素使用率为5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改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感染管理模式,探索提高NICU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 本院2010年开始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模式引入NICU的感染管理工作,通过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感染隐患,制定针对性的感染控制干预措施和标准操作规程,并对干预措施的落实加以巩固.观察2009年和2010年NICU医院感染率及相关质控指标的变化.结果 2009年NICU医院感染率16.9%,2010年NICU医院感染率9.6%,两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6,P<0.05);2010年NICU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及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与2009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ICU引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感染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