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Tim)3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AA患者、20例MDS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CD4+Tim1+和CD4+Tim3+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A、MD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中Tim3 mRNA和S型凝集素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Gal?9)mRNA表达水平。结果:健康对照者、AA和MDS患者PBMC中CD4+Tim1+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S患者的CD4+Tim3+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 < 0.05);高危组MDS患者CD4+Tim3+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低中危组MDS患者(P < 0.01)和健康对照者(P < 0.05);健康对照者、AA和MDS患者的Tim3 mRNA和Gal?9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DS患者Tim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A患者,并与疾病危险度有关,提示Tim3可能参与MDS的发病,并可能成为临床鉴别AA与MDS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hoH基因在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初诊白血病患者31例、非肿瘤患者15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法检测骨髓细胞中RhoH表达,以RhoH的中位表达水平作为界值,将初诊患者分为RhoH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分析不同RhoH表达水平与患者初诊时临床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31例AL患者骨髓细胞标本RhoH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ALL组显著低于AML组(P0.05);与RhoH高表达组相比,RhoH低表达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LDH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年龄、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PCT、CRP值等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AML中,RhoH低表达组标准化疗后的复发率高于高表达组,而RhoH的表达与AML其他预后基因无相关性;在ALL中,RhoH低表达组标准化疗后的复发率与高表达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急性白血病中RhoH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在AML中RhoH的表达与复发率呈负相关,可独立作为预后指标;在ALL中,RhoH可能通过其他作用机制参与疾病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主要为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Ph,从而产生BCR-ABL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编码产生的BCR-ABL融合蛋白具有高酪氨酸激酶活性~([1])。针对CML分子发病机制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将CML的治疗带入了分子靶向治疗阶段,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临床常用的TKI类药物有伊马替尼、尼洛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82例产后3 d内的住院产妇进行全身身体成分测定,并分析不同类型产妇身体成分的相关数据。方法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产妇身体成分,并分别按是否初产妇、产妇体质量指数(BMI)、不同生产方式等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别产妇间身体成分的差别和特点。结果经产妇的实际年龄和身体年龄均显著大于初产妇(P0.01),腹部肥胖度显著高于初产妇(P0.05)。随BMI的增加,产妇体脂肪率、体脂肪量、去脂体质量、身体水分量、肌肉量、肥胖度、腹部肥胖度、基础代谢率、总能量消耗、蛋白质、无机盐均显著增加(P0.05),阻抗显著降低(P0.05)。剖宫产分娩组产妇的年龄和身体年龄均显著大于自然分娩组,体脂肪率和腹部肥胖度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或P0.01)。结论经产妇、肥胖产妇和剖宫产分娩产妇的腹部肥胖度更为明显,提示体脂肪率、腹部肥胖度和不良妊娠结果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对我院血管外科住院的1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发病诱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1年我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140例DVT患者发病因素,寻找影响DVT的危险因素。所有病例均经下肢血管彩色B超确诊。结果本组患者年龄分布在13~90(59.7±14.9)岁,DVT发生年龄多在40~80岁之间。女性患者以40~70岁居多,男性患者多在60~70岁。DVT患者的发病诱因依次为手术、外伤、高血压、肿瘤、既往血栓病史、糖尿病、感染性疾病、久坐等原因。有少数患者DVT发病原因不明。结论本组病例分析DVT发生年龄以中老年为多,其中女性DVT多在40~50岁,而50岁以后男性较女性多。发病部位以左下肢多见。手术是DVT主要诱发因素,多发生在术后2年内,且术后2个月内发生较2个月之后多见(P<0.05)。肿瘤本身存在易栓症基础,手术治疗加重了肿瘤血栓形成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种不同检测原理的凝血仪,测得1例4岁“腺样体肥大”患儿的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结果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动态监测患儿的凝血四项,用一期法检测凝血因子水平,行鱼精蛋白中和试验,纤维蛋白原基因测序分析。结果:2种凝血仪器测得的该患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TT结果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A凝血仪测得的APTT为52.4 s、TT为88.7 s;B凝血仪测得的APTT为36.6 s,TT为16.7 s。该患儿的爬虫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正常;纤维蛋白原基因测序未见异常;采用50 μg/mL(终浓度)的鱼精蛋白可纠正延长的TT,证明其体内存在有类肝素样抗凝物。结论:该患儿体内的类肝素样抗凝物导致2种凝血仪检测的TT结果间差异较大,十分罕见,提示临床上出现检测结果不一致时,不应盲目认定为检测错误,需进一步探究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促进双向转诊的措施,完善社区慢性病的管理.方法:借助区域化卫生信息平台,由医院和社区医生组建慢性病管理团队,形成以院前、院中、院后医疗服务为中心环节的双向转诊.结果:初步在扬州市文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双向转诊.结论:双向转诊能促进区域卫生资源合理应用,健全社区慢性病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1965年Trousseau报道肿瘤相关血栓的临床特征以来,医学界对实体肿瘤血栓形成并发症的研究一直热情未减。肿瘤细胞释放前凝血物质,凝血功能和血液成分改变,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异常活化均可诱发肿瘤患者的血栓形成。英国外科医生Billroth在肿瘤患者凝血块中找到了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移植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 typeⅡ-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血清中: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UC-MSC移植对CIA大鼠炎性趋化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鸡Ⅱ型胶原加完全弗氏佐剂建立CIA大鼠模型,经大鼠尾静脉注射UC-MSC;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干预前后血清VCAM-1、SDF-1、VEGF、TNF-α水平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VCAM-1、SDF-1、VEGF、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空白对照组(P<0.05);经UC-MSC治疗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逐渐降低,至第5周上述指标均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CIA大鼠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其炎症趋化因子水平显著增高;UC-MSC能下调CIA大鼠炎症趋化因子水平,减轻机体免疫性炎症反应,促进疾病缓解,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扬州市城市社区中55岁以上中老年人脑卒中的患病情况,调研中老年人生活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病趋势相关性,并以社区为基点对影响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提出促进健康的建议和措施。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扬州市两个城市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共701位5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应调查结果进行健康状况及影响脑卒中发病发展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两社区55岁以上中老年人有一定比例的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3%和5%,其生活习惯、基础疾病、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均参与和影响脑卒中的发病与发展。结论制定防范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生的措施,有效干预影响脑卒中发病的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提高社区医疗中心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全面降低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