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中术是中国古代研究性生活与养生关系的一门学问,之所以在东周秦汉时产生和发展起来,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首先,东周秦汉之时,社会上淫风盛行,房中术应时而生,房中术的目标是既要保证性生活的量,又能提高性生活的质。其次,贵族阶层的一夫多妻制,客观上使家中男主人的房事任务变得非常繁重,房中术能提高男人有限性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此外,房中术中的优生种子术是宗法制度的产物。东周时兴起的房中术,就是在前人种子与房中优生的零星知识基础上发展成系统的房中优生之术。  相似文献   
2.
孙孝忠 《光明中医》2011,26(7):1313-1314
《黄帝内经》书中有关消渴病(糖尿病)的记载零星散在于多处,文章辑集梳理有关记录,以系统阐明该书对消渴病的命名与分型、病因与病机、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成就。  相似文献   
3.
朱安宁  张建斌  孙孝忠  孟宪军 《中国针灸》2012,32(11):1049-1053
查阅陈应龙先生的相关历史文献,考察其在厦门市中医院和厦门大学任教的经历,总结陈先生的针灸教育思想,发现具有如下特色:继承承门师承教育和课堂教学结合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立足闽南,推广海外,为澄江针灸学派在闽南地区和海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视树立学生的医德观,以德为先,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针灸基本功,加强实践,强化技能;著书立说,授业解惑,使澄江针灸学术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留章杰先生的相关历史文献,考察其在泉州行医及任教的经历,总结留老的现代针灸教育思想,发现留老带徒与办班并重,乐于育人,使澄江针灸学术得以传承;宗经络,尚“伤寒”,针灸药并施,取穴精简,重视指力,技高一筹,艺传后辈;重视从实治学,实事求是,不讳已过;带动学生重视针灸教育,薪火相传;一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济世救人,德崇思邈;重视经验传承,著书创刊,亲编教材,为针灸人才培养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5.
服食是指服用药物以求延年长生的养生方术。文章搜罗务列了战国秦汉期间问世的有关服食的文献,史料来源是《史记》、《汉书》、《抱朴子》及出土文献等。  相似文献   
6.
孙孝忠 《光明中医》2011,26(6):1088-1090
吴真人(979—1036年)是闽台两地共同尊奉膜拜的医神。生前为北宋名医,闽南人,死后被历代皇帝敕封为大道真人、忠显侯、英惠侯、保生大帝等,民间尊称为吴真人、大道公、保生大帝。有关吴真人的名讳,学术界和民间信众说法各异,有称吴本者,有称吴夲者恼麓佣喔鼋嵌榷晕庹嫒说拿浣锌急妫衔蔽拔獗尽保罄匆蛭仔椿虮芑涞脑颍恍磐矫歉某莆?"吴夲"。  相似文献   
7.
黄白术,也称为炼金术,是古代炼制药金药银的技术。黄白术源于战国时产生的神仙思想。汉代人为了长生成仙,把赤铜、丹砂、雄黄等矿物加工炼制成金黄色、银白色的药金药银,试图通过服食这些金银色的合金来实现目标。西汉时黄白术已纷纷兴起,汉武帝时期最有影响的三个流派是淮南派、少君派和丹阳派。汉武以后,仍有方士致力于黄白术研究,但同样未能炼出长生不老的药金药银。东汉以后,黄白术转而被用于谋利致富,而其追求长生的功能,则被炼丹术取代。  相似文献   
8.
正朱端章,南宋医学家,福建长乐人。历史上,长乐名医辈出,中有3位医家名噪全国[1]。一是董奉。董奉医精德高,后世以"杏林始祖"名之,与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二是陈修园。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教育学家,陈氏博览群书,临证经验丰富,著作等身,后人辑成《陈修园医  相似文献   
9.
西汉刘安《淮南子》中记载的6种导引术式,学者们称之为“六禽戏”。六禽戏是从古代繁杂的导引术式中简化而来的,是模仿6种动物的形象而成的仿生导引。其中“熊经”是模仿熊直立摇晃行走的动作,以锻炼腰背下肢;“鸟伸”是模仿鸟伸展双臂和双腿的动作,以锻炼肩膀四肢;“凫浴”是模仿野鸭摇头游水的动作,以锻炼头颈;“媛躞”是模仿猿在树间跳跃的动作,以锻炼腰腿;“鸱视”是模仿鸱鹰的伸颈动作,以锻炼颈项和眼睛;“虎顾”是模仿老虎扭头回视的动作,以锻炼项臀。  相似文献   
10.
孙孝忠 《光明中医》2013,28(8):1539-1542
房中术是古代研究性生活与养生关系的一门学问。房中术在先秦时萌芽,在汉代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先秦的精气学说(气论、精气论)是对房中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哲学思想之一。汉代房中术中有关精气的理论认为:人的性反应是气聚集的结果,男子有三到四气,女子有九气,双方气至后的交合才有益身体;精液(朘精)是由朘气成熟后凝结而成,性生活过程中需固精不泄;异性体内的精气对自己有滋补作用,因此可以采阴补阳和采阳补阴,男人采阴补阳的对象是主要是女人的阴液,还有唾液和乳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