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微创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在CT定位下,应用YL-1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针配合血肿粉碎器及血肿液化剂对颅内血肿70例进行早期治疗。结果 70例中基本治愈31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9例,无进步3例,恶化2例,死亡6例,总有效率为78.8%。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能够快速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及病残率,弥补了传统的内科治疗及外科开颅手术的不足,创伤小、费用低,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原因及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科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经CT或MRI检查证实的2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6例,中残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并不少见,致残率高,早期预防、早期开颅充分减压、及时复查CT才能减少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回盲部肿瘤致急性阑尾炎误诊、漏诊的原因及防止措施。方法 2010-08—2015-08,共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 218例,其中14例急性阑尾炎为回盲部肿瘤所致,对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中12例在术中发现为回盲部肿瘤,行I期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患者术后发生阑尾残端瘘,经影像学及肠镜检查确诊为回盲部肿瘤,限期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均恢复良好。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均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回盲部高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2例,黏液腺癌1例。误诊主要原因为:病史询问不详细、体格检查不全面、辅助检查不完善、患者典型的阑尾炎症状和体征掩盖了回盲部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及术中未探查回盲部。结论回盲部肿瘤致急性阑尾炎时,临床表现以急性阑尾炎为主,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对于有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病史且伴有贫血、消瘦、腹泻和粘液血便并大便潜血阳性的中老年患者,应警惕回盲部肿瘤的可能,及时完善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减少回盲部肿瘤的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38例患者中,22例渗液量较少,拆除渗液处1~2根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缝线,内置干纱条引流,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渗液停止后,蝶形胶布拉拢切口。渗液量较多的16例,拆除渗液处全部缝线,敞开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的切口,清除线结和液化的脂肪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后内置干纱条引流,及时更换敷料。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Ⅱ期缝合。结果本组全部患者的切口均于术后14~21 d愈合,随访1~3个月,切口愈合良好。结论体形肥胖(33例)、手术时间长(26例3 h)、并存糖尿病(12例)、术后剧烈咳嗽(10例)、低蛋白血症(5例)、贫血(4例),为本组脂肪液化的主要因素。根据脂肪液化的范围和渗液量,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案,可促进切口愈合。合理使用高频电刀、围术期有效控制并存疾病、规范缝合切口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方法采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26例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对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患者中,22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4~145 min。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下床活动,术后26~48 h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开始进流质食物。仅3例患者术后使用止痛剂。3例患者因肠袢致密粘连成团、腔镜下粘连松解困难,1例患者因多段小肠肠管与原腹壁切口致密粘连,松解时肠管多处损伤而中转开腹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肠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4~9 d,顺利出院。随访6~12个月,无1例肠梗阻复发者。结论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粘性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具有适应证宽、创伤小、对腹腔脏器干扰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但必须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和中转开腹的时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