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1],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随着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的广泛应用,血压变异性(BPV)成为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观测指标,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及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3].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Hcy与BPV关系.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1岁,左侧鼻根部肿胀四年,致左眼球外移。B超扫查:于肿物上放置水囊,探头频率3.5MHz。见左眼旁。鼻根侧有2.7×2.6cm圆形液性无回声区,包膜完整,内有少许点状回声,后壁回声增强,距皮肤0.7cm。B超提示:左侧筛窦肿内有机化(图1)。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诊断脑动脉瘘伴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1例欧志红,彭淑香,丁妹曼,姜雪梅患者男,46岁。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在上楼时出现左下肢无力,不能行走,约3~5分钟后缓解。每日平均发作4次,查体:一般状况良好,主动脉区听诊可闻及IV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应用A...  相似文献   
4.
头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头电针对于Hoehn-Yahr分级1.5~3.0级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在接受美多巴等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利用头电针针刺患肢对侧顶颞前斜线(MS6)、额旁3线(MS4),顶旁1线(MS8)、顶旁2线(MS9)、枕下旁线(MSl4),双侧病变针双侧,深度达到帽状腱膜;对照组15例,口服美多巴,按照病人常规剂量服药分级。利用Webster量表和UPDRS运动部分对疗效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震颤、强直、运动障碍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Webster评分示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于运动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肯定,尤其在运动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无副作用,为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
头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区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观察头针对帕金森病(PD)患者不同脑区血流状况的影响。方法:30例PD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药物组和药物组各半,分别接受5周的头针配合美多巴治疗、单纯美多巴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帕金森病统一等级量表(UPDRS)量表测评。从上述2组各随机抽取5例,治疗前后接受SPECT检测。结果:针刺+药物组和药物组患者在震颤、强直、运动障碍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针刺+药物组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10例PD患者病轻侧和病重侧rCBF比较,没有显著差异;药物组治疗后,两侧脑区局部脑血流(rCBF)均无明显改变;针刺+药物组治疗后,病重侧额叶、枕叶、基底节区、小脑rCBF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病轻侧各脑区rCBF没有显著改变。结论:头针配合美多巴能改善患者的震颤、强直、运动障碍,其治疗PD的机制,与其改善脑区局部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五种监测方法在术中核查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需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60例,放置手术体位后同时监测气道阻力、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流量-容量环和支气管气囊压力,3min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进行判断及调整。结果气道阻力监测的灵敏度为63.64%,特异度为89.80%;PETCO2监测的灵敏度为54.55%,特异度为87.76%;流量-容量环监测的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85.71%。结论气道阻力监测、PETCO2监测、流量-容量环监测有助于临床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的关系。方法将12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超声分为正常组和颈动脉斑块组,采用无创动态血压分别测定24h、白天及夜间平均PP、PPI。结果颈动脉斑块组PP及PPI均较颈动脉正常组增高(P<0.05)。两组内昼夜P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及PPI增大是致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监测PP及PPI为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动脉硬化提供简便、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疟史对健康人和发热病人原虫血症的作用。方法 1989年5月和10月在中国云南省沧源县班老化作了两次横断面调查。专业人员在对健康人采血、涂片、镜检的同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疟史、性别、居住地海拔及村名5个方面。在4月和10月期间收集发热病人的情况,用EPI INFO 6.0和STATA 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疟史和年龄是无症状带虫者[MLH比值比为3.98%(95%可信限为2.48-6.40),年龄21-40的比值比为0.19(95%可信限为0.09-0.39),年龄≥40的比值比为0.38(95%可信限为0.16-0.90)]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是混杂因素,冲淡了疟史的作用;而疟史是原虫血症发热病人的保护因素[比值比为0.37(95%可信限为0.21-0.65)]。结论 有疟史者很有可能是无症状的带虫者,是传播疟疾的传染源,应在早期阶段就对其重新治疗。疟史对健康人再次感染疟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乳腺肿瘤56例的超声诊断分析欧志红①郑丽李英斌②姜雪梅③本组56例乳腺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超声平面测量肿瘤最大径线0.9cm~4.2cm,年龄18~66岁,平均47.6岁,均为女性患者,其中恶性32例(单纯癌19例,浸润导管癌12例,髓样癌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