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制单剂量包装不含防腐剂的野菊花滴眼液,并拟定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羟丙甲纤维素为增稠剂,按处方制备单剂量包装不含防腐剂的野菊花滴眼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菊花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和3,5-○-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结果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以过滤除菌,并无菌分装至每支0.4 mL单剂量包装的聚丙烯药用滴眼剂瓶中;绿原酸在20.020~45.045 μg/mL(r=0.9986)浓度范围内、3,5-○-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50.0~100.0 μg·mL-1(r=0.9990)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7 %和99.92 %,RSD分别为0.72 %和0.69 %,该色谱方法精密度高,耐用性好,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可以在24 h内保持稳定。结论 该制剂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质量稳定,是一种较理想的眼用制剂,可用于干眼等眼部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姚向超  王延东  梁光江 《当代医学》2011,17(27):151-152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在眼科中的应用,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分析环孢霉素A在眼科干眼病、防止翼状胬肉复发、角膜移植以及带状疱疹引起的角膜炎的应用效果,对环孢霉素A进行研究,总结其药物应用。结果环孢霉素A在眼科干眼病、防止翼状胬肉复发、角膜移植以及带状疱疹引起的角膜炎的应用效果均较为显著,患者不良反应较少,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时可采用滴眼液、脂质体、眼膏等制剂。结论环孢霉素A在眼科中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如何研制新的载体材料,减少其毒副作用,是该药物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活血化瘀中药在眼科临床应用的效果,为眼科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眼科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眼部出血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根据不同病情,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类中药进行辅助治疗.连续治疗40d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42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73.81%;观察组患者显效24例,有效5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9.28%.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化瘀中药应用于眼科临床,对结膜下出血、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眼外伤所致眼内出血、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眼底出血等眼部出血病症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糖尿病患者在角膜外伤或接受角膜手术时极易出现角膜上皮愈合延迟甚至不愈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研究维生素A(VA)对以糖基化终末产物AGE-BSA诱导角膜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HCE-2细胞为研究对象,AGE-BSA为诱导剂,试剂盒检测VA对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凋亡小体,Western blot检测相关的蛋白表达量。结果VA抑制AGE-BSA诱导的HCE细胞凋亡,调节AGEBSA引起的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同时,VA与JNK的抑制剂同等程度的减少AGE-BSA诱导的JNK和NF-κB的磷酸化。结论VA可能通过抑制JNK介导的NF-κB炎症通路而起到减少AGE-BSA诱导的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损伤的保护剂。  相似文献   
5.
薄层扫描法测定黄毛楤木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毛楤木又名鹰不扑,为五加科植物黄毛楤木Aralia decaisneana Hance的干燥根,主产于广西、广东和湖南等地,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294~296页),具有散瘀消肿、抗菌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乙肝、肝硬化等.黄毛楤木主要含以齐墩果酸为主的三萜皂苷,此外还含黄酮类等成分[1~3].齐墩果酸是主要有效成分,原标准未有含量测定项,本文用薄层扫描法(TLCS)对齐墩果酸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薄层扫描法测定黄毛橡木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毛楤木又名鹰不扑,为五加科植物黄毛楤木Aralia decaimeana Hance的干燥根,主产于广西、广东和湖南等地,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294296页),具有散瘀消肿、抗菌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乙肝、肝硬化等。黄毛楤木主要含以齐墩果酸为主的三萜皂苷,此外还含黄酮类等成分。齐墩果酸是主要有效成分,原标准未有含量测定项,本文用薄层扫描法(TLCS)对齐墩果酸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病理机制及一线抗VEGF药物的特点,探讨雷公藤甲素(TP)防治CNV形成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对比和分析,总结TP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分析TP抑制CNV形成的可行性。结果与结论:我们认为TP具有防治CNV形成的功效,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HIF-1通路、VEGF通路及Dll4-Notch通路有关。笔者为评估TP是否可作为防治CNV形成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姚向超  王延东  梁光江 《中药材》2012,(7):1126-1128
目的:观察中药黄斑明目颗粒防治实验性高眼压所致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观察。方法:所有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斑明目颗粒组。经前房恒压灌注生理盐水60 min,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黄斑明目颗粒组于造模前7 d开始予以黄斑明目颗粒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7、14、28 d各组视网膜电图中a波及b波的变化,分析视网膜厚度,并进行视网膜电镜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同时间点ERG的潜伏期和振幅无显著性差异;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模型组大鼠ERG的潜伏期和振幅均呈持续性、进行性下降,黄斑明目颗粒组大鼠ERG的潜伏期和振幅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5),但仍差于正常对照组。眼病理试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黄斑明目颗粒组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大鼠视网膜损伤显著减轻。结论:黄斑明目颗粒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是治疗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有效中药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润眼明目中药野菊花滴眼液治疗光化学损伤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大鼠的疗效观察,为防治视网膜变性提供一种有价值的现代化中药。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野菊花滴眼液组。视网膜变性动物模型采用光化学损伤模型,分别滴用溶剂对照液、野菊花滴眼液。光照后7、14、28d观察视网膜电图的改变,并进行视网膜透视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电图(ERG)a波及b波的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在光照后ERGa波及b波的振幅均呈持续性、进行性下降,治疗后14d,野菊花滴眼液对实验大鼠光损伤后ERGa波及b波振幅的降低均有保护作用,通过视网膜透视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组织学观察显示,野菊花滴眼液组的病理组织学损害较光损伤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野菊花滴眼液可明显减轻光化学损伤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变性,促进光化学损伤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途非常广泛,但是其在眼科的应用研究确实比较少见的,笔者即就近年来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研究。本文笔者就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资料进行大量参阅、整理,总结其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应用范围,并且对新型的几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了分析,对其疗效及应用机制进行安全性评价。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眼科疾病的应用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消炎、止痛、抗过敏作用,尤其是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使其逐渐广泛的应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常用的眼科非甾体类抗炎药滴眼剂即有多种,如氟比洛芬钠、普南扑灵、双氯芬酸钠、酮咯酸氨丁三醇、吲哚美辛、奈帕芬胺、溴芬酸钠等各种滴眼剂,皆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笔者在对几种典型的眼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研究时发现,其临床不良反应皆在可耐受范围内,且不影响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