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血压的动态监测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将229例原发性高血压(FH)患者分为杓型组55例、非杓型组56例、深杓型组58例、反杓型组60例,均检测Hcy、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对不同分组EH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反杓型组血浆Hcy、D-二聚体、FIB水平显著高于杓型组(P均<0.01),非杓型组与反杓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杓型组及反杓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的PT、APTT、T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H患者存在高凝状态,Hcy亦明显增高,反杓型高血压患者更为显著,传统的血液指标PT、APTT、TT不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凝血状态的敏感指标,为高血压患者需合理用药而有效地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及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及阿司匹林、稳心颗粒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102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组)患者和7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CRP、FIB的浓度并进行比较;房颤组分为阿司匹林组(常规组52例)和阿司匹林联用稳心颗粒组(联合组50例),药物治疗3周后再次测定血清CRP、FIB浓度。结果房颤组患者的CRP、FIB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联合组和常规组治疗后CR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CRP、FIB均较常规组降低显著(P<0.05)。结论 CRP和FIB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明显升高,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阿司匹林联用稳心颗粒可明显降低血清CRP、FIB浓度。  相似文献   
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主因"发现血糖升高10年余,手足麻木、疼痛1年余"入院。既往有"腰间盘凸出"手术史6年余;有"冠心病"病史5年余,否认有"高血压病"病史,否认有药物过敏史。患者于6年前行"腰间盘凸出"手术时发现血糖高达14.0mmol/L,术后予以"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降糖药物口服;于4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而改为"甘舒霖30R早餐前、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在首发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102例首发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血浆FIB的水平变化,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76例比较,并比较房颤组3种不同基础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FIB水平。结果房颤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高于风湿性心脏病和高血压病患者(P均<0.05),而后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首发心房颤动患者血浆FIB水平明显升高,与其高发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5.
6.
血压变化存在昼夜节律性。全天出现“双峰一谷”的长柄勺型曲线,即夜间血压比白天下降10%~20%,称为杓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的,称为非杓型血压;夜间血压不降反而比白天还要高于5%的,称为反杓型血压。我们通过检测3种类型高血压患者的血浆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桂新  崔朝阳  夏曙光 《医学综述》2013,19(14):2652-2653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平泉县医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45例。对照组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剂量每次100 mL,每日1次,持续14 d。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接受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的常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改为每次100 mL,每日2次。观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且较大剂量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在今后的治疗中,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大剂量丁苯酞,以及时改善其临床症状,保证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105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组)患者和5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清CRP、FIB浓度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其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房颤组CRP、FI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等剂量阿司匹林(150 mg/d)即可降低CRP浓度(P<0.05)。结论 CRP和FIB与炎症反应和房颤血栓前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
夏曙光  张桂新 《临床荟萃》2012,27(23):2098-2099
例1,女,75岁,主因间断性心悸、胸闷、气促20年,加重伴咳嗽10天于2012年4月22日住院。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心悸、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无胸痛及大汗,无头晕、黑喙。曾于当地卫生院诊断为:冠心病,并不规律服用“丹参片、愈风宁心”等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病情时有反复。近2年来气促加重,间断性双下肢指凹性水肿、夜间不能平卧位休息;曾多次以“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于我院治疗;予以对症处理后病情有所好转,以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0.
夏曙光  张桂新  徐禀起 《河北医药》2011,33(10):1493-1494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100例心房颤动(房颤组)患者血清CRP的水平变化;其中包括阵发性房颤55例,持续性房颤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75例比较,并对阵发性房颤组中房颤复发的机率进行比较。结果房颤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CRP水平增加,房颤复发的机率也增加(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对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和复发有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