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冠心病患者危险程度的评估及高危患者的识别在临床上显得尤为重要。细胞粘附分子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本文就此综述了细胞粘附分子在健康人群的未来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的危险分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的住院患者120例,经桡动脉途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如有冠状动脉病变则作进一步介入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117例成功穿刺桡动脉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2例桡动脉痉挛穿刺失败而改行其他途径,1例因锁骨下动脉迂曲改行股动脉途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7.5%;造影成功率99.1%。29例成功植入支架。造影导丝通过不畅而换用亲水导丝成功12例。前臂轻中度血肿6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对操作者有较高要求,但在积累一定经验后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质干细胞与心肌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细胞的死亡是不可逆的,坏死心肌的修复是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替代受损心肌用于心肌重建,具有来源充足、细胞培养成活率高、骨髓穿刺操作简单安全、自体无免疫排斥等优点.作者介绍了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来源以及体、内外向心肌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讨论了骨髓间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可能机制,还简要分析了骨髓间质干细胞用于心肌重建的临床可行性,并提出了许多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左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导管易到位、较低的放射剂量吸收、解剖学变异少、学习曲线短等优点,因此左桡动脉可以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常规初始入路。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 ,AF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或伴随器质性心脏病而升高 ,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 ,尽管近年来兴起许多新的AF的治疗手段 ,为使其治疗更趋合理化、个体化 ,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就用于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选用及进展 ,结合国内外的文献综述如下。1 房颤的分类和治疗目标AF的病因各异 ,临床发作形式多样 ,可按“三P”方案分类 :(1)阵发性 (parxysmal)AF :每次AF发作均能自动转复窦性 ,其发作频率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差别极大 ;(2 )持续性(persistent)AF :持续存在不能自…  相似文献   
6.
夏思良  张小兵 《心脏杂志》2016,28(4):501-502
正两支主要冠状动脉同时闭塞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上少见,易并发心衰、休克,常需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其预后通常比较差,而发生在青年患者更是少见[1~3]。笔者对1例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同时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急诊介入治疗。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突发胸闷胸痛4 h"于2014年8月26日急诊。查体:BP:138/80 mmH g(1 mmH g=0.133 kP a),体质量指数(BMI)22.0 kg/m2,神清,两肺呼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评价中的价值,同时采用QTVI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变化,以评价其疗效。方法 53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在行CAG检查前作QTVI检查,根据节段室壁运动速度情况(以心底部5cm/s,中段3cm/s界定)分为无心肌缺血组(n=26)和心肌缺血组(n=27)。测定左室6个壁的基底段和中段运动的收缩期峰流速(Vs)与峰值位移(Ds),比较2组的Vs及Ds,并与CAG结果对照,以评价QTV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其中8例单纯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分别于支架植入前1天、植入后1周、4周采用QTVI技术分析室壁的运动速度指标(Vs),以评价支架植入术的疗效。结果在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肌缺血组左室相应节段的Vs和Ds均低于无心肌缺血组(P〈0.05);QTVI发现的有心肌缺血的27例患者,CAG均能发现2支或以上主要冠脉狭窄;8例LAD病变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前LAD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均明显低于无心肌缺血组(P〈0.01或P〈0.05),与冠脉支架植入前相比,治疗后1周及4周,LAD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明显增快(P〈0.01或P〈0.05)。结论 QTVI技术通过定量测定节段性室壁运动失调及局域性心功能不良,可以评价冠心病严重冠脉狭窄患者的心肌缺血,且可作为一种测定冠脉支架植入前后局部心肌速度的无创技术,用以评价冠脉支架植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王树芳(柘城县人民医院高血压专科,河南柘城476200)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仍是治疗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的黄金搭档,推荐尽早联合应用,在此基础上,推荐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无论有无糖尿病,都应该加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或恩格列净),而对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ARNI)的推荐是,  相似文献   
9.
夏思良 《工企医刊》2000,13(2):26-27
糖尿病是心肌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伴糖代谢紊乱的临床特点,就本院住院的心肌梗塞患者120例作一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AMI210例,男14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5.2岁(42岁~82岁)。AMI伴糖尿病72例,糖尿病诊断于心肌梗塞之前40例(占19.05%),两者同时诊断32例(占15.24%)。伴有高血压病62例、高脂血症38例、脑卒中13例。1.2 诊断标准 AMI 参考1975年 WHO 标准~(〔1〕)。糖尿病(DM)按1985年 WHO 的暂行标准~(〔1〕)。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