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下称SCE)测定方法,国内外报道甚多,主要是分化染色方法的差异。这些方法尚有不足之处,如加温硷处理法,中期分裂相极易漂浮丢失;多种盐溶液处理步骤繁复;荧光染色猝灭太快,标本不能长久保存等。本文介绍采用紫外线照射及柠檬酸三钠盐液同时处理后,经两次吉氏染色方法,能获得清晰满意标本。它具有试剂来源方便、设备条件简单、分化不受制片的新鲜程度限制,可长期保存读片等优点。方法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5′-溴脱氧尿苷(5′-Brdu)掺入:无菌条件下,于培养瓶  相似文献   
2.
用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测试技术,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氟化钠(NaF)对人、兔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在NaF浓度为0.1、1、10、100μg/ml时与对照组比较,未见SCE有增高现象。活体实验中,兔饮用水中含上述NaF浓度5周后,亦未见SCE增高。离体与活体实验结果一致。未见NaF可诱发SCE增高。作者结合其他实验结果分析,认为我国目前饮水卫生标准中的氟化物(以F计)浓度(1mg/l),从诱变性来看,属安全无害。  相似文献   
3.
生漆(国漆)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天然涂料,已具四千余年的历史。其化学组成复杂。人接触生漆后,可引起过敏性或接触性皮炎;但有关其动物的毒性实验报道罕见,为此进行本实验的研究。小鼠一次经口观察二周后的生漆LD50为1.80m1/kg(95%可信范围1.62—1.87ml/kg),属低毒类物质。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开始有烦躁不安、呃逆、反胃、食欲减退。腹部胀气,以后静卧,呼吸浅慢,以至死亡;一般在24小时(最短3小时)内死亡。中毒小鼠实质脏器主要是肝细胞浊肿变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皮肤清洁剂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切。消毒洗手剂对沾染在皮肤上的矿物油、油漆、环氧树脂等工业污物具有良好的去污作用,其现场使用效果及动物涂皮实验报道如下。 实验材料 消毒洗手剂系由油酸皂、聚氧乙烯辛烷基苯酚醚(TX-5,TX-10)、轻腊油与适量-氯-3,5-甲苯酚等物组成的绿色水包油透明胶体。其去污作用主要在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X-5、TX-10与油酸皂,特别是TX-5和TX-10具有乳化、润湿和分散悬浮油污的能力,油酸皂并能使胶体呈凝冻状。轻腊油则对污垢起溶解作用,4-氯-3,5-二甲苯酚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G分带方法,观察苯诱发急性中毒大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分布组群、区带及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染色体损伤主要类型为单体型结构畸变,数量畸变未见有意义的改变。在观察的110个畸变细胞中,单体断裂及单体裂隙占95%,其中断裂占71.8%,裂隙占23.6%。畸变染色体的分布涉及第Ⅰ组1~3号染色体,第Ⅱ组的4~10号染色体以及第Ⅳ组的15、16、18号染色体。绝大多数损伤发生在1~5号染色体,占80%。畸变分布有一较集中的趋势,多见于较长的1号及2号染色体,其区带分布,参照Levan G及我室建立的正常Wistar大鼠G分带核型分析,断裂多发生于长臂2、3、4区,第2区尤多见。  相似文献   
6.
苯进入人类环境已有100多年历史,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能,仍为当代工业广泛应用,每年耗量可观。但长期职业性接触可引起红、白细胞减少及骨髓造血系统的不同程度损害,以及DNA合成障碍,染色体畸变等。其与白血病发病关系,亦已在世界范围内的调查资料中得到证实。1979年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苯为职业致癌物。我国自1958年始,全面开展了苯的职业中毒防治工作,作为涂  相似文献   
7.
细胞遗传损伤指标在职业危害、环境污染、致突变、致癌等研究领域中,作为群体生物学监测方面的应用,已引起一定的重视,对评价潜在性危害及致癌危险性具有一定价值,1959年Evans首先发现辐照后诱发根尖细胞损伤而产生的染色体断片或细胞分裂过程中由纺缒丝麻痹而形成的落后染色体不进入子核,在间期细胞质中形成微核,以后又观察到经辐照  相似文献   
8.
微核细胞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血体外培养后制备染色体标本,作为细胞遗传学效应指标,已在临床医学、工业卫生、遗传毒理学等方面广泛采用。但在进行环境诱变剂(如工业毒物、农药、药物等)所致潜在性危害的研究中,常用的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由于操作繁复、工作量大、需经专门训练等原因而远远不相适应,因而迫切需要寻找操作简易、快速的测定方法。我室参照了国内外报道的有关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测定法,进行了苯的诱变作用实验研究,取得了与染色体畸变一致的结果,并已初步用于放射损伤及化学诱变的临床观察。现将方法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9.
诱变剂对人类体细胞及生殖细胞遗传结构所诱发的潜在性危害及与遗传性疾病、肿瘤发生、职业性危害、人类健康水平等的关系,已成为当前毒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离体的人类细胞或哺乳动物细胞为开展细胞遗传效应工作提供了材料.中其分裂相染色体畸变测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指标之一.作者在研究工业毒物对细胞遗传毒性过程中,观察了大鼠骨髓细胞中期分裂相形态,并以G分带染色,获得正常大鼠核型及G带核型图谱、提供了进一步评价染色体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健康成年未经产Sprague-Dawley 大鼠,受孕后第6—15天器官形成期阶段,经口摄入四甲基二硫(?)酰胺(TMTD)112mg/kg(1/5LD_(5?))共6次,出现明显胚胎毒和致畸胎作用.胎鼠吸收率及死缓率分别为38.2及4.3%,明显高于对照组5.2及0%,所产仔鼠胎重、身长、尾长及胎盘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对多种骨骼发育如枕骨和颈椎骨骨化迟缓,胸、肋骨明显缺失及融合均有影响且有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