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1篇
  2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 SD-OCT)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的变化及结构特点,探讨DME病变程度与CT的关系。方法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共123例204眼,其中69眼诊断为DME(DME组),135眼无黄斑水肿为对照组。DME眼依据OCT形态学特点进一步分为视网膜弥漫性增厚(diffuse retinal thickness,DRT)型(34眼)、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型(19眼)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SRD)型(16眼),利用EDI-OCT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下CT和以黄斑为中心上、下、鼻、颞500 μm、1000 μm、1500 μm、2000 μm处CT。结果 DME组黄斑中心凹下CT为(326.72±90.15)μm,对照组为(320.17±106.46)μm,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黄斑中心凹下CT与视网膜厚度间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70,P=0.025)。DME亚型CT分别为:DRT型(303.94±81.47)μm、CME型(304.42±73.98)μm和SRD型(401.63±88.80)μm,SRD型CT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此外,SRD型的周边CT同样呈现均匀一致的增厚;鼻侧CT从500 μm至2000 μm呈距离敏感性降低(P<0.05),但SRD型鼻侧CT降低幅度明显变缓(P=0.195)。结论 SRD型黄斑水肿患者CT在中心凹下及周边部均显著增厚,CT与DME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上颌前突畸形是颌面部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表现为上颌前突。深覆颌或深覆盖,上唇短缩,呈开唇露齿状,有时并发开颌畸形,因此不但影响容貌,还可以并发开颌等畸形,还可以造成咀嚼语言等功能障碍,故应及时治疗。整复面部骨发育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颌面外科已接近达到国际先进水  相似文献   
3.
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改善大鼠小肠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对灯盏花素实验性小肠吸收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循环法和离体外翻肠囊法研究灯盏花素普通粉剂和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的小肠吸收及肠壁通透性。结果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中,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单位吸收量和单位吸收率分别提高7375%和4711%,肠壁通透性增加7313%;离体小肠吸收实验中,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单位吸收量和单位吸收率分别提高4121%和30%,肠壁通透性增加3935%;在0~100μg·mL-1内,吸收符合Fick’s扩散定律,表现出一级动力学过程。结论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主要以被动扩散的方式吸收,并通过提高肠壁通透性来改善其吸收。  相似文献   
4.
对聚醚醚酮/二苯砜、聚醚醚酮/二苯酮所组成聚合物/稀释剂体系,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醚醚酮多孔膜,探讨了制备具有耐高温、耐溶剂的聚醚醚酮多孔膜的可能性,对聚合物/稀释剂体系的相容性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并研究了聚合物的含量对成膜多孔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设计并合成含丙二酰胺结构片段的硫醇类HDAC抑制剂,评价其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活性。方法以丙二酸二乙酯和1,5(6)-二溴戊(己)烷为原料,经C-烷基化、水解、缩合、亲核取代、水解共5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伏立诺他为阳性对照药,分别采用MTT法和台盼蓝染色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株的抗增殖活性;并测试了部分化合物在10μmol·L-1浓度下的抑酶活性。结果与结论共合成2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结构经1H-NMR、MS和IR确证;化合物Ⅲa-8、Ⅲa-11、Ⅲa-12、Ⅲa-13和Ⅲa-14的体外抗乳腺癌活性好于伏立诺他,其中Ⅲa-12的活性最强,IC50值为4.28μmol·L-1,化合物Ⅲa-8的体外抗白血病细胞活性最强,GI50值为6.85μmol·L-1;Ⅲa系列化合物在10μmol·L-1时的酶抑制率为59%~77%,而其相应的硫酯化合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酶抑制活性(抑制率<5%),说明硫酯类化合物不能直接与酶发生相互作用,而其水解产物具有一定的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与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环境因素中,高脂饮食导致的胆汁酸代谢异常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胆汁酸的合成、转运、代谢以及胆汁酸受体(如法尼醇 X 受体等)的功能,重点探讨了胆汁酸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 CRC 发生发展的影响。靶向胆汁酸肠道微生物轴可能为今后 CRC 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无锡市疾控中心为例总结了基层组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做法和成效,剖析了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促“内化于心”、推动实践养成促“外化于行”和完善制度促“知行合一”等对策,在基层组织中,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上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粒径注射用姜黄素脂质体(CLI)引起的过敏反应,并判断可能的过敏反应类型。方法 将平均粒径约为70、100、130 nm的CLI (剂量为20 mg/kg,以姜黄素计)分别尾iv给予大鼠,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10 min、7 d,眼眶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注射前后血清中过敏相关因子——补体C3a、C3b和C5a,组胺和抗体IgE、IgG、IgM的含量变化。将平均粒径约为100 nm的CLI和抗过敏药地塞米松(预处理2 h,2 mg/kg)联用给予大鼠,观察血清中补体C3a、C5a和组胺的含量变化。结果 给予3种粒径的CLI,血清中补体C3a、C3b、C5a和组胺含量均明显升高,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抗体IgE、IgG、IgM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预先给予地塞米松,在注射CLI前后C3a和C5a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组胺含量极低。结论 3种不同粒径CLI在体内引起的过敏反应一致,且可能是补体激活相关的假性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同期住院的2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的调查,将发生急性应激障碍(ASD)的144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将未发生ASD的1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由专业人员对研究对象进行SASR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尺(VAS)和一般资料的调查。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对ASD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关系、出血量、出血次数、出血诱因、疼痛程度、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睡眠质量、是否恐惧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ASD的重要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435,95%CI:0.202~0.938)、文化程度(OR=0.573,95%CI:0.419~0.784)、出血诱因(OR=0.014,95%CI:0.000~0.410)、疼痛程度(OR=0.442,95%CI:0.221~0.886)、睡眠质量(OR=0.531,95%CI:0.379~0.744)为ASD的保护因素,年龄(OR=1.861,95%CI:1.119~3.095)、主要照顾者(OR=1.871,95%CI:1.172~2.987)、是否伴有其他症状(OR=33.219,95%CI:6.069~81.383)是ASD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主要照顾者关系、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AS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