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新冠疫情之下公众应对行为情况,探讨公众应对行为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为疫情防控中公众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8月采用自制问卷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9132名公众进行网络调查,应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公众的应对行为进行分析,使用SPSS软件考察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公众总体应对行为良好,尤其在戴口罩(94.7 %)、勤洗手(94.4 %)、居家隔离(86.2 %)等方面,但也存在过度防护问题,如在室外空旷环境规范佩戴口罩(77.6 %)、反复洗手(41.3 %)、高频大量消毒(27.2 %)、预防性服药(25.9 %)等。经潜类别分析,将公众的应对行为分为3个潜类:戒备型(23 %)、冷静型(67.8 %)、无畏型(9.2 %)。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冷静型人群,非医疗职业者(OR = 1.293)更容易成为戒备型人群;而男性(OR = 1.626)、无业者(OR = 1.591)、农村公众(OR = 1.218)更容易成为无畏型人群;低文化程度、中青年人、高收入群体、低风险地区的公众更容易形成两端极化行为。  结论  疫情之下公众的应对行为存在明显潜类别,行为成簇出现且比例不同。低文化程度、中青年人、高收入群体、低风险地区的公众均易出现过度戒备或松懈的极化行为,男性、无业者、农村地区公众易采取无畏型行为,这两类人群是疫情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我国公众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水平及影响因素。  方法   2020年8月借助问卷星平台进行网络调查,共有19132人完成问卷并纳入分析。  结果   79.8 %(15275人)的受访者在疫情期间参与了应急志愿服务,回归分析显示,应急志愿服务参与度与社会支持(OR = 4.339)、月收入水平(OR = 2.075)、年龄(OR = 1.956)呈正相关,疫情易感性高(OR = 1.918)、已婚(OR = 1.908)、健康水平高(OR = 1.414)、男性(OR = 1.344),农村居民(OR = 1.323)、感到安全幸福(OR = 1.312)的受访者应急志愿服务的参与度更高,参与志愿服务也与在职(OR = 1.255)、党员及积极分子(OR = 1.243)、应急知识水平(OR = 1.217)、疫情可控性(OR = 1.137)及严重性感知水平高(OR = 1.112)相关。  结论   疫情期间,我国居民总体的应急志愿服务参与度比较高,呈现明显的人群参与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问题。方法2021年2月,采用网络调查,以321名慢性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的慢病患者中,37.1%出现就医延迟。就医延迟最多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23.5%);就医延迟影响的首位原因是患者出现"医院恐慌"现象,害怕院内交叉感染而不敢去医院(54.6%);未及时就医带来的首位影响的是康复变慢(43.7%)。结论就医延迟发生的主要社会人口学特征是年龄和自评健康状况,患者就医延迟的心理行为特征是风险感知和过度防护,新冠肺炎疫情下,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现象较高,就医延迟后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建议采取全方位的综合举措以缓解患者疫情期间的就医难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激发全科住培医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升其社区传染病防控能力。 方法 2020年2月—2020年4月,选取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规培的36名全科住培医生为培训对象。将培训对象分别纳入居家医学观察、集中医学观察、科普宣讲、线上咨询4个子项目组进行实践探索,由具有传染病防控经验的高年资医生对其实践成果进行评价。项目结束后,所有学员对本次学习活动进行满意度评价。 结果 所有学员均完成了项目实践,每组评分均在4.0以上,能较好的梳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可通过多种渠道信息整理解决方案,且能清晰表达。学员对本次学习的总体满意度为(4.94±0.25)分,培训前接触传染病疫情防控知识评分为(1.39±0.49)分,对项目式学习的认同度为(4.87±0.34)分,对老师指导的认同度为(3.94±0.44)分,再次参与项目式学习的意愿是(4.97±0.18)分。 结论 进行本项目学习前,学员基本未接触过社区传染病防控知识,通过项目式学习,学员的社区防控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并认可这种学习方式。本研究可为住培医生其他技能的培训提供参考,对推进毕业后教学改革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及该量表的实证应用。  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量表的理论框架和条目。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在全国各省(不包括港澳台)进行数据的调取,共收集有效问卷19132份,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使用克朗巴赫系数以及分半系数检验信度,以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模型拟合情况,利用SPSS 24.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程度疫情地区公众风险感知情况。  结果  结合专业知识和统计学分析方法,量表最终确定为3个维度9个条目,分别为易感性、严重性、可控性。总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24,分半系数为0.731;各维度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20~0.84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GFI = 0.982,CFI = 0.972,RMSEA = 0.062,表明量表的信效度良好,使用该量表对全国各省公众的风险感知水平进行测量,发现不同风险地区的风险感知水平存在“涟漪效应”。  结论  经过信效度检验和实证分析,包含三个维度9个条目的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可作为测量公众对于新型冠状肺炎风险感知水平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