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进一步巩固消除碘缺乏病成果,继续为碘缺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B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测定食用盐中碘含量。采用全国碘盐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份间合格碘盐食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6,P0.001),不同年份盐碘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9.10,P0.001),粗粒盐与精制盐碘盐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4,P0.05)。结论:2013年居民食盐碘含量已经明显低于其他年份,证明新标准碘盐已经成为市场主要流通碘盐,应加大碘缺乏病监测力度。精制盐合格率明显高于粗盐,粗盐主要来源于从江县,粗粒盐改精制盐健康教育工作有待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氨苯砜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原则。方法:对治疗过程中出现重症氨苯砜综合征表现的6例麻风病患者的临床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在服用氨苯砜29~75天后出现皮疹伴发热、贫血、单核细胞增多、肝功能损伤等重症氨苯砜综合征表现,经停用氨苯砜,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麻风病人在使用MDT-MB方案治疗麻风病的前1~2月易出现重症氨苯砜综合征,及时停用氨苯砜,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防治继发感染,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能有效降低重症氨苯砜综合征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黔东南州2003-200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黔东南州疾控中心2003-200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处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03-2005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6起,发病7203例,死亡48例,罹患率4.19%,病死率0.67%,以传染病暴发疫情(占68.67%)和食物中毒(占22.89%)为主,90%以上的突发事件发生在农村和学校,3-4月(占30.13%)和9-10月(占21.08%)为高发月份,学生和农民为高发人群,5~15岁为高发年龄。结论黔东南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必须落实各项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是指对不久前接种疫苗者的健康造成不良损害的事件,包括并非由接种疫苗引起,但错误地与其联系的并发事件[1].目前中国尚未建立起AEFI监测系统(部分省市已开展试点),相关的调查处理、鉴定和赔偿(补偿)机制也不完善[2].为了进一步探讨AEFI调查处理工作的科学合理及规范性,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减少AEFI的发生,我们对2004~2006 年调查处理的10起有争议纠纷的AEFI资料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黔东南州实施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后麻疹疑似病例早期IgM抗体检测情况,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对全州十六县(市)送检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早期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2007年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2006年,两者差异有显著性,2007年显著升高,2岁及以下年龄组检出率最高,6岁组也有较高的检出率,说明强化免疫后免疫空白人群或易感人群的积累,发病率上升。有免疫史者仍有发病,说明除疫苗的保护率因素外,还存在免疫接种质量不高等问题。结论: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性分布,发病高峰仍为冬春季节,标本采集时差与检出阳性比较,显示发病早期检出率较高。只有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服务质量、提高接种率,才能保证逐步降低麻疹发病率,直至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网络直报"使用前(2001~2003年)(以下简称直报前)和使用后(2004~2006年)(以下简称直报后)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给国家、省提供基层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情况,对系统进行客观的评价,揭示系统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方法]应用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直报前)和网络直报系统(直报后),通过计算网络直报前后传染病发病率、发病至诊断、诊断至审核等指标,对黔东南州网络直报前后的传染病报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网络直报是按现住址统计发病数,能较合理地体现当地传染病发病的发病情况,便于及时追踪和发现病人;直报后与直报前比较:及时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诊断至报告"的时间缩短了2.91 d, "报告至审核"的时间缩短了3.71 d,报告单位类型也发生了相应改变;网络直报后传染病报告及审核的及时性有明显提高,诊断到报告的间隔时间缩短了4.19 d,未及时报告率从72.07%下降到32.33%.报告到审核的间隔时间缩短了0.56 d,未及时审核率从17.31%下降到4.88%. [结论]网络直报极大地提高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快捷性,为及时发现和处置传染病疫情,有效控制其流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州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7年黔东南州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我州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 [结果]2007年黔东南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21种14546例,死亡116例,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下称"3率")分别为355.79/10万、2.84/10万和0.80%.与2006年相比,发病率上升3.82%,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下降12.76%和15.97%;丙类传染病6种,报告发病3367例,无死亡,发病率为82.36/10万,与2006年相比,发病率下降7.87%.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7513例)、乙型肝炎(3158例)、细菌性痢疾(2231例)、流行性腮腺炎(1768例)、其他感染性腹泻(949例),占病例总数的87.19%.肠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16.18%,呼吸道传染病占42.29%,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19.9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2.72%,新生儿破伤风占0.08%,丙类传染病占18.80%. [结论]2007年黔东南州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肺结核、乙肝、菌痢、伤寒、狂犬病、乙脑、间日疟等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重点人群是农民、学生和儿童. .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7513例)、乙型肝炎(3158例)、细菌性痢疾(2231例)、流行性腮腺炎(1768例)、其他感染性腹泻(949例),占病例总数的87.19%.肠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16.18%,呼吸道传染病占42.29%,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19.9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2.72%,新生儿破伤风占0.08%,丙类传染病占18.80%. [结论]2007年黔东南州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肺结核、乙肝、菌痢、伤 、狂犬病、乙脑、间日疟等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重点人群是农民、学生和儿童. .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7513例)、乙型肝炎(3158例)、细菌性痢疾(2231例)、流行性腮腺炎(1768例)、其他感染性腹泻(949例),占病例总数的8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新发现麻风病人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加快消除麻风危害提供对策。方法对黔东南州2003—2012年以县为单位的疫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2年共确诊新发麻风病人188例,年平均发现率为0.43/10万,总体趋势相对稳定。家庭内发病18例,占9.57%,病例以被动发现为主,共160例,占85.11%。平均延迟期1.7年,呈上升趋势。结论黔东南州的麻风流行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要彻底消除麻风病危害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州2005~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和分析黔东南州实施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后两年来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 [方法]综合分析强化免疫后2年的麻疹监测系统的疫情资料. [结果]麻疹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35.11/10万,降至2005年2.89/10万、2006年2.81/10万,2005确诊发病率为0.62/10万,2006年确诊发病率为0.36/10万.2005-2006年每月报告疑似病例最多17例、最少为0例,且46.83%的疑似病例为风疹.目前55%的麻疹发生在8月龄~4岁,27.90%的麻疹发生在10岁以上大年龄人群,30.23%免疫史不详,20.93%无免疫史,无聚集性病例发生,学生和托幼儿童发病占42.86%、散居儿童发病占52.38%,其他发病占4.76%. [结论]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性分布,发病高峰仍为冬春季节,只有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服务质量、提高接种率,强化免疫或强化查漏补种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继续开展下去,才能保证逐步降低麻疹发病率,直至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0.
2002~2004年凯里市市区体检人群HBsAg携带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凯里市市区不同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凯里市市区2002-2004年到黔东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人群的HBsAg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合计检查15359人,HB—sAg阳性的939人,阳性率为6.11%。其中,机关单位体检者阳性率为5.98%,工厂企业体检者阳性率为11.27%,餐饮服务行业体检者阳性率为4.17%,门诊体检者阳性率为7.97%;男性阳性率为8.26%,女性阳性率为5.80%。不同单位、性别HBsAg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凯里市市区不同人群HBsAg阳性率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