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分析62例老年病毒性肝炎。曾查感染标志者42.4%为乙型肝炎,仅1例为甲型肝炎。重症、慢性、瘀胆性分别为24.2%,25.8%,12.9%,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肝炎。83.9%为黄疸性,部份病例曾疑为肝外梗阻.61.3%有并发症。发生肝昏迷、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发性腹膜炎或肝肾综合征者大多病死。病死率为19.4%,远较其他年龄组肝炎高。提示老年人原因未明的不完全梗阻性黄疸宜先进行内科治疗。老年病毒性肝炎应注意加强综合治疗、预防和及时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RP-HPLC测定人血浆中咪唑斯汀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人血浆中咪唑斯汀的浓度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日本HiQ silC18 V(4.6 mm×150 mm,5μm),检测波长为285nm,流动相为0.02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甲醇(75:25:5)(pH=2.58).流速0.5 mL·mm-1。结果回归方程Y=0.002 8X+0.0013(r=0.999 4),其线性范围为20.8~554.7 ng·mL-1,最低检测浓度为13.87 ng·mL-1(S/N>3),提取回收率在77.93%~88.84%之间(RSD为2.49%-7.45%),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4.58%~8.25%和2.08%~7.65% 结论该法操做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咪唑斯汀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HCT和ALB差值在腹腔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为腹腔感染患者的准确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各类腹腔感染手术患者共计106名,按手术时间分为术前、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术后14 d和术后21 d 7组(n = 106),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收集患者上述各时间点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浆白蛋白,计算HCT-ALB差值。再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术后好转组和死亡组。比较每组HCT、ALB和HCT-ALB差值。   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2 d和术后7 d,患者HCT和ALB下降,HCT-ALB增大(P < 0.05);与手术前相比,术后14 d,HCT和ALB下降,(P < 0.05),HCT-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好转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年龄增加(P < 0.05),术前的HCT-ALB增大(P < 0.05)。   结论   腹腔感染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毛细血管渗漏加重,这一病理过程可持续7 d以上,死亡患者的毛细血管渗漏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内支架对食管恶性狭窄患者进行姑息性治疗并发症,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应用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恶性狭窄7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胸骨后疼痛,上段食管癌尤为明显,其次是出血、食团阻塞和再狭窄。6个月生存时间72.7%,1年生存时间32.7%,平均生存时间8月。结论 食管内支架置入是恶性狭窄患者姑息治疗的主要方法,积极预防其并发症能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发病人数逐年上升。近年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99mTc-TRODAT-1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已被应用于PD的临床诊断。研究表明,99mTc-TRODAT-1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可对PD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另外,基于99mTc-TRODAT-1显像的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也对PD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Peutz-Jeghers息肉,即胃肠道错构瘤样息肉,部分病例可合并特定部位的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且有家族遗传性,称为Peutz-Jeghers综合征。本病少见,中国人Peutz-Jeghers综合征发病率不足百万分之一,CT诊断也少有报道[1-3]。笔者对8例Peutz-Jeghers息肉患者行多种技术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旨在探讨其CT表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因子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SPF级Sprague-Dawley健康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角颗粒组,每组10只,余10只备用。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其中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在假手术前或缺血再灌注前30 min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黄角颗粒组在缺血再灌注前30 min予黄角颗粒溶液10 ml/kg(生药含量1 g/ml)灌胃。再灌注24 h后,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各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HE染色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形态,TUNEL检测各组脑细胞凋亡,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角颗粒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01),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脑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脑组织中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和Bax的表达均降低(P0.05),Bcl-2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与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ROC曲线分析评价 PET/CT 数学预测模型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6月我院因诊断为SPN而行PET/CT检查的186例患者。以病灶良恶性结果为应变量,以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灶的大小、部位、CT值、边界、磨玻璃成分、分叶、血管集束、胸膜牵拉、毛刺、钙化、空泡、空洞、SUVmax作为自变量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诊断SPN良、恶性的回归数学模型。计算PET/CT数学预测模型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相应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大小。结果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PET/CT诊断SPN良、恶性的数学模型如下:p=ex/(1+ ex ),x=‐8.111+0.091×年龄+1.351×分叶+3.565×血管集束+2.153×胸膜牵拉+0.447× SUVmax。以数学模型对SPN良恶性进行预测,其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81.0%、85.5%、90.0%及77.3%。 PET/CT 数学预测模型诊断SP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177;0.019。结论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PET/CT数学预测模型诊断SPN的准确性较高,且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因此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较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抑毒调平液对慢性乙型肝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口服抑素调平液或安慰剂。收集治疗前,治疗后停药时及停药3月末空腹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IL-2、IFN-γ、IL-12的水平及IFN-γ/IL-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IL-4的含明明显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停药时,停药3月末治疗组IL-2、IL-12、IFN-γ、IFN-γ/IL-4的值持续增加(P<0.05),IL-4持续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抑毒调平流上调血清中IL-2、IL-12、IFN-γ的含量及IFN-γ/IL-4的比值,调IL-4的代名词,促使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比值恢复平衡,至少维持治疗结后3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9年7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行脑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2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均使用了双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2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 5例患者早期进行了频繁活动; 向心性肥胖患者有14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止血器约2周左右治愈。结论 双重抗血小板聚集、高血压病、早期活动、向心性肥胖可能是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止血器治疗假性动脉瘤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