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生素D缺乏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导致机体内Ca、P代谢失调,以致骨骼发育障碍,严重时发育畸形,临床上称佝偻病。而内蒙古地区是小儿佝偻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之一,其发病原因是由先天因素所致,还是与后天因素有关,为此我们在2003-12~2004-06之间对本市100例新生儿脐血中钙、磷及碱性磷酸酶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凝血四项(PT、APTT、FIB、TT)的检测是临床上血栓与出血疾病诊断、治疗与预后观察中的常规检验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第一次检测结果显示延长,并重复检测三次,三次结果均无显著差异,排除仪器检测及人为原因造成的偶然误差影响。此标本发现后一一与临床联系,并且要求重新采集病人标本复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EB病毒壳抗原(VCA)IgM抗体与白细胞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B病毒壳抗原(VCA)IgM抗体、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回顾性分析500例EB病毒壳抗原(VCA)IgM抗体与白细胞检测的结果,采用SPSS 11.5对检验数据进行χ~2检验、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EB病毒抗原(VCA)IgM抗体阳性的白细胞计数低于生物参考区间范围下限。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分类结果增高,中性粒细胞分类结果在生物参考区间上限,其余三类结果正常。结论 EB病毒壳抗原(VCA)IgM抗体与白细胞检测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EBV感染的早期诊断,联合检测两类指标可提高EBV现症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兔一侧全肺切除术后血浆心钠素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钠素(ANP)与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相关关系。 方法 将30只兔随机分为3组。组Ⅰ12只,行左全肺切除术;组Ⅱ12只,行右全肺切除术;对照组6只,不行肺切除。3组术前、术后测血气分析,ANP,心肌酶和心电图监测,均不吸氧。 结果 组Ⅰ和组Ⅱ术后30分钟pH下降,动脉血氧分压(PaO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关中老年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LOH)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而对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探讨较多,实验室检测较少,有关蒙古族男性LOH的报道则更少,为此,我们收集、观察了71例蒙古族LOH血清中睾酮(T)、游离睾酮(fT)、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并与同龄蒙古族男性对照组数据进行对照比较,并探讨其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不同年龄段男女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抗体的阳性率高低。[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液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抗体。[结果]在检测的结果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者:男性以40~49岁人群阳性率最高,达17.34%,女性以20~29岁人群阳性率最高,达19.13%;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者:男、女性均以40~49岁人群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1.07%和21.94%;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者:男性以30~39岁人群阳性率最高,达22.11%,女性以50~59岁人群阳性率最高,达23.23%。[结论]不同年龄段男女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抗体的阳性率男女人群以20~59岁人群阳性率较高,可能与中年人群感染HBV的机会较多和主动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7.
随着ISO15189实验室认可及在国内的大中型医院推广,关于生化、免疫和血细胞检测等检验仪器测定检验项目的重要性日趋突出,关于其方法学性能评价问题已提到日程,特别是肿瘤标记物测定的灵敏度问题,现就雅培I2000型化学发光仪测定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肿瘤标记物的方法学性能评价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肝脏在正常的凝血、抗凝和纤溶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的凝血、抗凝及纤溶因子是在肝脏中合成的.同时它还有清除或灭活被激活因子的作用.肝病会导致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失衡,表现为多种凝血指标的异常[1].因此监测其凝血指标的改变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价值[2].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可比较全面地了解肝病时凝血因子的减少程度,借以帮助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且对预后并发出血及预后有帮助.为此对肝硬化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并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基因突变特征,为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22例内蒙古地区PKU病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内突变进行了检测。结果:共检出4种错义突变;R243Q、R252Q、R261Q及G239D,1种剪接部位突变IVS7nt(2),突变频率分别为:8/44、1/44、1/44、1/44、1/44。经与国际PAH基因突变数据库比较,确认G239D(G→A)为国际上首次发现的新突变。结论:内蒙古地区PKU病人PAH基因外显子7的突变位点、突变频率和中国东北人群相类似。但与中国南方人群PAH基因突变特点不同,这对提高内蒙古地区基因诊断率有其理论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们收集了丙型肝炎病毒抗体-IgG(antiHCV—IgG)阳性血清标本93例,进行了重组蛋白质印迹法确诊试验(RWB),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检测,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