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为了探讨环境污染物甲醛的神经毒性。方法采用浓度为10.0mg/kg的液态甲醛和生理盐水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式染毒,随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游泳训练)。结果实验显示,10.0mg/kg甲醛染毒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提示较高浓度的甲醛可能对哺乳动物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学生抑郁症和自杀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抑郁症是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全球疾病负担合作研究(1996)发现,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跃升至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第二位,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5%。美国(1994)4%的医疗费用于治疗抑郁障碍,高达430亿美元。亚太精神科学高峰会(2005)的报告显示,抑郁症在中国造成的总经济负担达到622亿人民币。抑郁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2006年12月北京市团市委和北京市学联发布了《首都大学生发展报告》,该报告公布了2006年9月份的一项调研数据,估算北京地区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达到了23.66%。全国…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大鼠脑细胞经不同浓度液态甲醛体外染毒后所致的DNA损伤。方法Wistar大鼠脑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液态甲醛(0.005,0.025,0.125和0.625mmol·L-1)中,染毒1h,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又称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的DNA损伤。结果浓度为0.005和0.025mmol·L-1的甲醛,可造成脑细胞DNA的严重断裂,而0.125和0.625mmol·L-1的甲醛则引起显著的交联作用。结论液态甲醛可造成脑组织DNA的断裂和交联。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索非致炎浓度的福尔马林对小鼠皮肤辣椒素受体(vanilloid receptor type 1,VR1)的激活作用。方法:选用KM小鼠随机分为3组:福尔马林(formalin,FM)组、辣椒素(capsaicin,CAP)组和Capsazepine(CPZ)组。采用注射后5min内小鼠舔舐注射脚掌的时间作为评价疼痛反应的指标,对各组小鼠的痛反应进行观测。结果:0.025%FM和200μmol/LCAP是理想的实验浓度,既能引起显著疼痛反应,又不引起炎性损伤的致痛浓度,适于研究受体拮抗剂的抗疼痛作用;1μmol/LCPZ分别与200μmol/LCAP和0.025%FM共注射能有效的拮抗CAP和FM引起的疼痛反应。结论:非致炎浓度FM所致的疼痛反应在外周可能由VR1介导。  相似文献   
6.
气态甲醛诱导GSNOR表达上调致哮喘发作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S-nitrosoglutathione reductase,GSNOR)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蛋白质分子,因为它可以使亚硝基谷胱甘肽(S-nitrosoglutathione,GSNO)降解,而后又是体内对抗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生物活性分子。非常有趣的是。现已发现GSNOR就是甲醛脱氢酶(formaldehyde dehydrogenase,FDH)。笔提出的假说主要观点是吸入的气态甲醛可以在基因水平上使GSNOR的表达上调,进而导致气道中GSNO水平下降,气道张力上升;当存在哮喘的其他病原时,可以诱导哮喘发作。本依据图1展现的4个环节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吸入甲醛远距离毒性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是一种常见空气污染物。在2004年,甲醛被确认为人类致癌物。但是,关于吸入甲醛是否具有致使远离暴露器官发挥毒性作用能力(简称“远距离毒性”,下同)还有争议,主要是因为有部分专家认为甲醛会在暴露的局部组织迅速代谢和清除。远距离毒性是揭示“甲醛是否能够引起白血病”的关键问题,如果甲醛具有远距离的遗传毒性,并且能够作用到骨髓组织中的造血细胞,则可以从分子水平解释甲醛吸入与白血病的关系。本文写作目的是针对甲醛远距离毒性争论。由于争论双方都有大量的证据,我们认为甲醛远距离毒性有特殊的发生机制。我们总结了关于内源性甲醛产生和体内生物转化的相关数据,并提出了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某高校学生预防狂犬病知识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动物共患疾病的问题已成为全球危及人类健康和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狂犬病就是一种传播迅速、潜伏期长、致死率高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源是狗,其次是猫,另外还有许多野生动物都可传播狂犬病。近年来,我国狂犬病一直位居重点传染病死亡人数和病死率榜首(97.2%)。1990~2001年武汉市狂犬病发病人数72例。狂犬病发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为了解大学生预防狂犬病知识水平及其家庭养犬状况,便于今后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于2004年4~6月对华中师范大学673名1~4年级大学生进行了养犬知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甲醛致Wistar大鼠骨髓细胞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经不同浓度甲醛染毒后所致大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损伤。方法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液态甲醛所致DNA-蛋白质交联(DPC)效应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甲醛对DNA的损伤效应。结果低浓度的甲醛(5μmol/L和25μmol/L)不能引起DNA-蛋白质的交联但可造成骨髓细胞DNA的严重断裂(P<0.01);较高浓度的甲醛(125μmol/L,625μmol/L)可以产生明显的DNA-蛋白质交联作用(P<0.01)。结论甲醛可造成骨髓细胞DNA的断裂和DNA-蛋白质交联,而DNA-蛋白质交联可以对细胞产生严重的遗传毒性,这可能是甲醛导致白血病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