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卫生改革中的医院、医师与病人周浩礼,张玉堂,杜书伟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卫生改革的外部环境。医疗服务要适应市场经济,但它又是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已经明确提出,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卫生改革的重...  相似文献   
2.
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文科学素质,一是人文伦理素质。人文科学素质,是人文素质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教育等。人文社会科学又以文学、历史、哲学为主。人文伦理素质,主要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其内涵可概括为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在人与人方面,主要是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家庭、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人与社会方面,主要是个人要发挥一个社会成员的作用,对社会有所奉献,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在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几种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世界诸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和理论研究,21世纪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有以下几种趋势:强调社会保障的人权意义,医疗保障是基本的人权保障的重要方面,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过渡;医疗保障中适当地导入市场机制的作用,重视社区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对性本质的认识及其现代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浩礼 《医学与社会》2000,13(2):43-44,47
早期儒学、道学对性本源的认识比较开放。至宋明理学时期明确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形成性禁锢观念。禁欲主义对中国近、现代性观念影响极为深广。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人的性观念有很大变化,婚恋以性爱为基础是性观念变化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5.
作为女性身体象征的乳房,同时具有多重的文化象征意义.不同的历史时空里,特定的乳房意义成为当时的主流意识,支配我们对乳房的观感.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中性观念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界定性观念应着重于它的社会文化特质.性观念应随着社会主体文化的用而变化,有继承,有扬弃.中国传统性观念有科学的成份,也有落后的成份. 应以男女平等为核心,建立社会主义的科学的性观念.  相似文献   
7.
一、“以病人为中心”的提出1996年11月下旬卫生部在沈阳市召开经验交流会明确提出: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医疗行业应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也是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强调了服务的主体,将病人利益放到了第一和最高地位〔1〕。1996年12月9日,江泽民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新时期卫生工作要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广大卫生工作人员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发扬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和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2〕,就…  相似文献   
8.
1996年5月18日至21日,在车城——十堰市召开了湖北省第三届医学社会学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社会发展与医学社会学”,参加会议代表98人,收到论文44篇,其中在大会上宣读的有13篇。 本次学术会议收到的论文与上次会议相比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发展。多数论文反映了当前医学社会学界及有关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焦点问题。会议论文的共同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了当前卫生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其中一部分论文偏重于理论探讨,对实际工作有理论上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如卫生的可持续发展,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卫生工作方针的调整,医学目的的重新审定以及医院文研究等等。另一部分论文偏重于对卫生改革中经验的总结和对实际工作中一些医学社会学问题的研究。如医院管理、医学教育、医德建设、临终关怀、安乐死、老年医疗保健以及一些具体疾病的医学社会学分析等。总之,这次学术会议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在若干方面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会议。  相似文献   
9.
生活资料的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以及与人们两性关系相联系的人口生产,构成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并制约着人们生活其中的社会制度。恩格斯正是根据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家庭及两性关系的历史演变,作出了科学的令人信服的分析。两性关系早于家庭出现。家庭—两性关系的社会形式出现以后,又经历了几个顺序相继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时代,一夫一妻制家庭发展到了高级阶段,在婚姻基础、择偶标准等两性关系上发生了根本变化。百年以来,“科学发展证明了恩格斯著作的基本论点的全部正确性”。这些论点和科学方法,对我们当前进行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的研究,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性修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性修养的学术讨论所见不多,但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其内容在性教育、性学习中有交叉涉及。性修养即人们在涉性领域的社会化过程,即性文化的学习和内化过程。就其内涵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凡涉及两性关系的社会文化,如性本质、性别意识,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的观念、制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