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成人脑外段视神经的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正常成人视神经-眼平面(NOP)视交叉以外段颅神经的MRI表现,建立正常标准。方法 随机选择正常成人志愿者50例,采用GB1.5T MR/i echo spood plus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及相控阵头线圈,成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SET1WI)和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SET2WI);扫描方位以NOP平面为基准扫描。分别测量两组视神经眼球后神经膨大段直径、眶内段视神经直径、长度,管内段视神经直径及该段视神经起始至同侧视交叉的长度,后者与眶内段视神经长度之和即代表颅外段视神经的长度。结果 NOP平面上,正常人眼球后神经膨大段直径为4.2±0.56mm,眶内段直径为3.1±0.45mm、长度为24.6±2.88mm,管内段视神经直径为3.2±0.49mm,至同侧视交叉的长度为18.7±2.40mm,颅外段视神经的长度为43.3±3.83mm。统计分析,正常成人组内性别和年龄、双侧视神经之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 NOP平面评价视神经有很大优势,MRI可以很好显示视神经的形态,是研究其解剖和疾病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图像伪影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系统详细地分析伪影形成和特点,提高对CT图像伪影的认识。结果多层螺旋CT图像伪影大多数是可以认识的,即便少数难以避免,也多能正确识别。结论正确认识伪影并加以消除,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严重疾病,死亡率可高达50%,正确诊断意义重大。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无创伤、简便,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理想,尤其是对小于5mm的动脉瘤;计算机体层血管造影(CTA)微创、快捷,可多角度观查病变,但对扫描技术要求较高,对接近颅底和细小的动脉瘤也容易漏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准确,描述病变清晰,但有创伤并可能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5例肺撕裂伤患者的首次检查和治疗后复查的CT资料.结果:25例患者共47个病灶,CT表现为气囊7个,气液囊35个和液囊5个,周围伴不同程度肺挫伤.其中21例患者进行CT动态观察,气囊可演变为气液囊或液囊,气液囊可演变为液囊,但未有逆向演变者.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及动态观察肺撕裂伤的最佳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神经胶质瘤病(gliomatosis cerebri,GC)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1].1990年之前,本病的确诊依赖于尸检.近10多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使患者生前确诊成为可能.本文报告我院2例脑胶质瘤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成像(^1H-MRS)技术联合应用对脑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脑脓肿患者行DWI(SE-EPI序列)和多体素点分辨波谱分析法(PRESS-SI序列)MRS检查,并使用随机分析软件包Functool2进行图像分析和处理,获得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和波谱图,比较DWI和MRS对脑脓肿的诊断价值。结果:9例脑脓肿于DWI上呈高信号,2例为混杂信号。MRS上10例检测到氨基酸(AA)峰,其中2例脓液培养见厌氧茵生长者波谱图上可见乙酸(Ac)峰和琥珀酸(Suc)峰。结论:应联合应用DWI和^1 H—MRS对脑脓肿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周泽俊 《云南医药》2005,26(4):385-390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异常凶险的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有50%~70%为脑动脉瘤破裂所引起。尽管现代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发展迅速,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一个月后的死亡率仍高达60%左右。如果能在出血之前发现病变,则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因此预先正确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存在并及时治疗,对其预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对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结果各种处理方法均可显示主动脉夹层及真假腔,但以MPR和VR显示最佳,MPR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形态、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及夹层累及范围和破裂口,VR可立体显示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关系以及螺旋状的内膜.结论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诊断具有明确的价值,MPR和VR作为后处理技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问世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一次扫描能同时获得多个层面的图像,并且有足够的信息量进行图像后处理,扫描参数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就多层螺旋CT的扫描与重建参数螺距、层厚、重建间隔及对图像的质量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成像。结果各种处理方法均可显示主动脉夹层及真假腔,但以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显示最佳,MPR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形态、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及夹层累计范围和破裂口,VR立体显示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关系以及螺旋状的内膜。结论 MSCTA对主动脉夹层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后处理技术MPR和VR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