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台F78—Ⅰ型300mAX线机,自80年底启用至今,在笔者修复的各种故障中,有五次属拍片不曝光。原因分析:该机拍片,是先按下手闸AN10作准备,而后松开手闸曝光(见图1)。为保障高压端元部件的安全;该机设有启动保护电路,它是不曝光故障的首查部位。该电路原理见图2a)。由于JD_6工作,这样为控制电路中摄影接触器JC_3或JC_2的工作提供条件(见图1)。JD_6动作的条件是稳压电源经R_(105)、R_(107)向C_(15)充电,使C_(15)两端电压超过BG_8发射极上的基准电压(WY11两端电压),BG_8、B  相似文献   
2.
目的 开展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非药物干预治疗。方法 按照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我院从2001—2004年6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选择有手术指针的10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CASI)。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挽救了患者生命,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 FTCA及CAS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安全、微创、患者容易接受等特点,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在中型医院也可以安全开展。  相似文献   
3.
4.
冠脉造影桡动脉穿刺部位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冠脉造影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部位。方法:共640例进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1)穿刺点距腕横纹近端2~3cm组(A组,320例);(2)穿刺点距腕横纹近端4~5 cm组(B组,320例)。比较两组的成功率、平均穿刺操作时间、桡动脉痉挛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A组显著提高(92.5%∶77.8%,P0.01)。B组平均穿刺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2.5±0.6)min∶4.6±1.2)min,P0.01]。两组前臂血肿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B组桡动脉痉挛(3.75%∶8.13%)、桡动脉闭塞(0.93%∶5.0%)的比例均明显小于A组(P均0.05)。结论:距腕横纹4~5 cm进行首次桡动脉穿刺可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桡动脉痉挛和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