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压与颅内动静脉压的相关性.方法行侧脑室置管接多功能测压表,颅内动静脉置管接有创血压监护仪.再用结扎一侧颈内动脉、人工窒息等方法致实验狗脑水肿高颅压.先后经颅内动脉、外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甘露醇,记录不同时段的颅内压、颅内动静脉压.结果脑水肿形成后颅内压、颅内静脉压逐渐上升,使用甘露醇脱水后两者又逐渐下降,二者呈正相关.颅内动脉注射小剂量甘露醇15分钟即可达到明显的降颅压效果,与外周静脉给药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内压与颅内静脉压呈正相关,与颅内动脉压无相关性.颅内动脉注射小剂量甘露醇即可达到良好的脱水效果,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头穴埋针干预对ICU患者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3月-2020年3月入住ICU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镇痛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镇痛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头穴埋针治疗.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日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方法。方法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6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60例)采用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策略,即预防性机械通气、抗炎、抗水肿、改善微循环等。对照组(100例)按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MODS发生率低(21.7%,42.0%,χ2=5.31,P<0.05),病死率降低(18.3%,37%,χ2=4.24,P<0.05)。两组输血量相当(t=1.865,P>0.05),观察组输液量明显减少(t=2.546,P<0.05),阴离子间隙值恢复较快(t=2.618,P<0.05)。观察组最高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较低(11.3±2.9,18.6±3.2,t=2.924,P<0.05)。结论预防MODS可能是治疗创伤性休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探讨儿童哮喘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84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病年龄1~6岁者占76.63%;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者占91.30%;有药物、食物过敏史占45.65%;一、二级亲属有哮喘史者占40.20%;抗炎、解痉治疗大都在住院期内取得缓解(87.50%),但亦有复发。结论儿童哮喘多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治疗应以抗炎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为主  相似文献   
5.
6.
7.
异丙酚持续泵入在ICU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异丙酚持续泵入用于ICU病人镇静、镇痛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不同疾病入住ICU的需要镇静、镇痛处理的危重病人167例,随机分为3组,在综合治疗的同时第1组使用异丙酚持续泵入,第2组使用冬眠Ⅰ号持续泵入,第3组间断静注安定或咪唑安定,比较3组的药物起效时间,用药过程中病人的呼吸(R)、血压(B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白细胞总数(WBC)、血小板(PLT)变化情况以及病人停药后神志恢复时间、ICU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第1组用药过程中R、BP下降幅度小、持续时间短,SaO2明显上升,WBC显著下降,病人停药后神志恢复快。三组病人的ICU平均住院日第1组最短,第2组次之,第3组最长。结论异丙酚的镇静、镇痛作用可靠,起效快,清除快,有一定抗感染作用,并能改善危重病人的多项生理学指标,缩短ICU平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休克进行肠内营养的时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 iCO2)监测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的价值。方法把96例临床诊断为创伤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根据P iCO2指标接近正常及临床症状、组织氧合情况进行EN支持;对照组在休克纠正早期(即血压恢复时)就给予EN支持。对两组患者原发疾病的恢复情况、胃肠道症状、监测指标、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不断减少;5 d后治疗组减少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愈率明显升高(91.3%比75.0%,P<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0±1.8)d比(7.5±2.3)d,P<0.01〕。结论创伤性休克时选择合适的EN时机,对肠道功能保护、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乐舒痰的祛痰疗效,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6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乐舒痰组29例和急支糖浆组37例,并特别设计了量化咳嗽和峰流值(PEF)两个观察指标。结果显示,乐舒痰与急支糖浆有同样好的祛痰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祛痰剂。同时还提示,量化咳嗽和PEF能客观而可靠地反映祛痰药物对下呼吸道感染小儿的祛痰效果,为以后开展祛痰药物在儿科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两个实用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0.
苏丽  周敦荣  谭茜茜  童玉梅 《广西医学》2022,(20):2407-2412
目的 探讨基于“肺-肠”轴理论分析微生物调节剂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2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 d的核酸转阴率及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期间临床症状消失所需时间,治疗前后的肺部菌群数量、肠道菌群数量、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核酸转阴率、临床症状消失所需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呼吸道菌群数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的菌群数量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多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肠道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少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CD3+T淋巴细胞水平、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CD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