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将52例非细菌性感染的患者记为对照组,将44例细菌性感染的患者记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清PA、ESR水平,分析血清PA、ESR水平应用于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PA水平低于对照组,ES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出,血清PA、ESR诊断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诊断价值较理想。结论血清PA、ESR水平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NF—kB活性变化及其在GD免疫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集22例未经治疗的GD患者(未经治疗组)、20例经他巴唑治疗〉1年的GD患者(治疗组)及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静脉血,采用凝胶电泳可动性移位分析(EMSA)检测PBMCs中NF—kB活性;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IL-1β、IL-6及TNF—α含量。结果:未经治疗GD组患者PBMCsNF—kB活性显著高于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未经治疗GD组患者血清IL-1B、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未经治疗GD组和治疗组NF—kB活性与IL-6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GD患者NF—kB活性明显升高,NF—kB活性增高可能在GD免疫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甲亢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对甲亢患者初诊组32例,复诊组32例(经他巴唑治疗时间大于1年),对照组20名(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清ADPN、FFA、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lated hemoglobin,GHb)检测分析。结果 (1)血清ADPN和FFA水平:甲亢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2)FBG水平:甲亢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GHb水平:甲亢患者治疗前后与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甲亢治疗前后ADPN和FFA水平存在差异,甲亢的药物治疗对患者血清ADPN和FFA水平有下调作用,其产生及下降的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检测血清ADPN和FFA水平对甲亢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微小RNA-92(miR-92)、中期因子(MDK)在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肝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CHB相关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由CHB导致肝细胞癌(HCC)并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取患者术中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分别作为HCC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受试者组织中miR-92、MDK mRN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石蜡切片中MDK表达情况。分析miR-92、MDK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K-M)法分析miR-92、MDK表达水平与CHB相关HCC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CHB相关HC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HCC患者肝癌组织中miR-92、MD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HB相关HCC患者中miR-92、MDK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TNM分期、门脉癌栓、肿瘤转移有关(P<0.05)。K-M生存分析显示,miR-92高表达HCC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miR-92低表达患者(P<0....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的信息系统是基于两层结构的(C/S,B/S)模式.随着信息量的增大与业务规则复杂度的增加,两层结构模式已暴露出诸多弊端。N—Tier架构的建立及使用解决了两层结构的所有不足,极大的促进了医院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检测通道即荧光染色法(PLT-O法)检测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患者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38例EDTA-PTCP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共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均经过EDTA-K2抗凝,应用电阻抗法(PLT-I法)及PLT-O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采集两组研究对象末梢血并用草酸铵进行抗凝,应用手工草酸铵法(PLT-M法)进行血小板计数。以PLT-M法为标准检测方法,并以涂片观察血小板形态为辅助方法,分析PLT-O和PLT-M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的一致性。结果在试验组中,PLT-I、PLT-O、PLT-M法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分别为(25.34±9.54)×10~9/L、(190.74±56.12)×10~9/L、(199.08±54.32)×10~9/L,PLT-O与PLT-M法具有更高的相关性(r=0.996);对照组中,PLT-M、PLT-I、PLT-O法检测结果分别为(204.14±56.51)×10~9/L、(205.43±56.67)×10~9/L、(204.21±58.59)×10~9/L,3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T-O法在EDTA-PTCP患者血小板检测中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干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和无线网络通信等先进技术,探索120急救、现场抢救、转运的新手段、新方法,提高院外急救、现场抢救和医疗监护下转送病人的成功率。方法编程采集监护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输出的数据与波形,通过GPRS/EDGE或CDMA移动网络将救护车上病人的监护信息及时传送到医院,实时、远程监控病人生命体症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病人情况进行自动评分。同时,车内救护人员可以与医院沟通交流,可以接入医院信息系统查看患者以往的诊疗信息。结果在广州市儿童医院成功开发了一套120移动急救临床信息系统,实现了120救护车上病人监护信息的采集、传输及历史诊疗信息的查询,实现了120救护车上病人的远程监控、医学智能评分及趋势分析,实现了院内专家远程指导现场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结论120移动急救临床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丰富对120救护车上病人的抢救、治疗、监控手段,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比值单独及联合检测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7~11月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患儿54例(细菌组)、非细菌性感染患儿103例(非细菌组)以及健康体检儿童56例(对照组),对所有选取对象进行CRP,WBC 以及Nst比值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细菌组CRP,WBC和Nst比值水平分别为25.27±27.13 mg/L,(11.06±5.89)×109/L和(8.87±4.29)%,明显高于非细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联合检测(CRP+Nst组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与WBC+CRP+Nst组合ROC曲线下面积相当,优于单独检测CRP,WBC和Nst比值和其它联合检测组合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检测(CRP+Nst组合)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灵敏度为96.3%,高于其它单独及WBC+CRP+Nst联合检测组合指标。结论 联合检测(CRP+Nst组合)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诊断价值较大,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NF-кB活性变化及其在GD免疫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集22例未经治疗的GD患者(未经治疗组)、20例经他巴唑治疗>1年的GD患者(治疗组)及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静脉血,采用凝胶电泳可动性移位分析(EMSA)检测PBMCs中NF-кB活性;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IL-1β、IL-6及TNF-α含量。 结果:未经治疗GD组患者PBMCs NF-кB活性显著高于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未经治疗GD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 未经治疗GD组和治疗组NF-кB活性与IL-6水平均呈正相关。 结论:GD患者NF-кB活性明显升高,NF-кB活性增高可能在GD免疫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治疗方法 初生未睁目、未长毛的老鼠数个,香油适量。将老鼠放入香油瓶内浸泡,埋入地下3年,(或将小鼠捣烂埋入地下的时间则更短些),挖出备用。将老鼠油涂抹于烫、烧伤部位,每日2次。 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均在2~3日内痊愈,无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