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药物流产患者宫腔残留物的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的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二维超声诊断标准为患者表现为宫腔内不均回音团,彩色多普勒诊断标准为低沉紊乱血流音的动脉血流频谱,以及滋养层血流。630例患者均采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断后,再进行清宫术和病理检查。结果 630例患者均进行刮宫术,病理检查结果发现绒毛患者607例,黏膜下肌瘤1例,血块22例。采用二维超声诊断为宫腔残留的377例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为绒毛的患者314例,占病理确诊宫腔残留患者51.7%;为血块的患者63例;漏诊253例,漏诊率为40.1%;彩色多普勒诊断为宫腔残留的598例患者,597例患者病理检查为绒毛,占病理确诊宫腔残留患者99.8%;其中1例患者病理诊断为黏膜下肌瘤;漏诊10例,漏诊率为1.6%。二维超声的漏诊的253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为宫腔残留患者。结论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诊断采用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是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误诊及漏诊情况,增加其诊断的可靠性,避免不必要的清宫手术。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MSCTA)在颈动脉病变诊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5年7月行颈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3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强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T)血管仿真内窥镜(CTVE)。结果36例颈动脉MSCTA检查,27例患者有异常血管,其中双侧血管异常11例,单侧血管异常16例,狭窄血管35支,30支血管壁有不同程度的钙化,15支颈动脉可观察到软斑块。结论颈动脉MSCTA检查可清楚观察颈动脉的血管形态,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且能观察颈动脉壁的钙化及软斑块,对脑梗塞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CT机的广泛使用,CT扫描使用碘造影剂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如何预防和减轻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提高安全性也就越来越重要了。本文对我院186例CT增强碘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及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与MRI在诊断肛周脓肿中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收治经过指诊、MRI、超声确诊为肛肠脓肿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MRI组,给予其不同的诊断方法,对比两组患者肛周脓肿检测的手术符合情况以及I期根治率对比。结果:超声组患者的肛周脓肿的分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MRI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患者的I期根治率显著高于MRI组患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对肛周脓肿有着较高的诊断率,定位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有力的图像依据。  相似文献   
5.
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CT增强扫描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静脉套管针150例,使用螺旋头皮针150例。结果:使用静脉套管针者无一例发生渗漏,使用螺旋头皮针者有15例发生渗漏。结论: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扫描时,选用静脉套管针可使造影剂外渗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MSCTA)在颅内脑膜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脑膜瘤MSCTA检查资料.使用三维重组方法 包括: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成像技术(SSD)、最大强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 结果 35例脑膜瘤MSCTA均获得颅骨、血管、肿瘤同时显示的三维立体图像.血管重组清晰显示脑膜瘤肿瘤染色及脑膜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颅骨重组可显示脑膜瘤对邻近颅骨的影响. 结论 MSCTA可充分显示脑膜瘤的肿瘤、血管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预测肿瘤切除的难易程度、手术风险、效果,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分化、螺旋CT增强程度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与其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病理标本用LSAB和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其MVD及VEGF阳性率,并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CT强化程度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例未分化及低分化肺癌CT增强值为35.10±5.22Hu,VEGF阳性率为76.92%;7例中分化、高分化肺癌CT增强值为23.36±8.53Hu,VEGF的阳性率为57.14%;肺癌CT强化越明显,VEGF表达阳性率越高。15例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肺癌病灶CT增强值为35.65±6.68Hu,MVD值为51.27±25.31;5例无淋巴结转移者肺癌CT增强值26.36±10.36Hu,MVD26.57±12.36。14例VEGF表达阳性者肺癌MVD计数为50.36±6.32,6例阴性者肺癌MVD数为29.63±8.75。所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CT的强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细胞分化程度与其VEGF的表达、MVD的含量有良好正相关性。此对评价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指导临床治疗,评价疗效及预后等将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血管仿真内镜技术(CTVE)在肾动脉狭窄(RAS)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例RAS及1例RAS肾切主后患者行肾动脉SCTA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和最大密度投影(MIP)。3例同时行肾动脉血管CTVE成像。结果:SCTA2DCT图像显示7例RAS患侧肾体积明显缩小,肾皮质明显变薄,无或部分强化。7例RASSSD和MIP均可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狭窄的部位、狭窄程度与范围,但不能显示肾段较小肾动脉的狭窄情况。1例RAS肾切除术后MIP和SSD未见肾动脉有其分支显示。3例肾血管CTVE能显示狭窄的肾动脉开口及管腔明显变窄。结论:SCTA及CTVE是诊断肾动脉主干狭窄的有效方法,基本上可代替动脉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冠状动脉病变(44例冠心病,3例冠状动脉肌桥血管,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成像,血管三维成像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结果58例冠状动脉病变三维成像图像质量中,优20例,良29例,差9例,优良率达84.5%。44例冠心病患者中,35例图像优良,其中31例VR,MIP及CPR显示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且与DSA相吻合,诊断正确率为88.6%;4例为假阳性;9例图像质量较差不能用于诊断。3例冠状动脉肌桥血管,VR及MIP图像均显示为右侧冠状动脉一大分支血管进入右心脏壁内走行。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VR,MIP及CPR图像均能较好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置入部位、长度、形态,均未见移位、变形及狭窄。2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VR图像显示搭桥血管起源及数量;搭桥血管无狭窄、阻塞及扩张。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无创伤性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髂动脉血管造影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16层螺旋CT髂动脉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成像(VRT)。结果14例髂动脉MSCTA检查,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移植肾动脉正常7例,髂动脉和(或)移植肾动脉异常7例,其中移植肾动脉狭窄闭塞4例,髂内动脉闭塞2例,移植肾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髂外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支架术后1例,髂动脉钙化5例。结论髂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诊断与评价肾移植术后髂动脉血管改变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