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共患抽动障碍(TD)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 312 名 ADHD 儿童共患 TD 情况,分析 ADHD 共患 TD 类型、不同亚型 ADHD 患儿的 TD 共患率,并对 13 个 ADHD 儿童共患 TD 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312 名 ADHD儿童共患 TD 42 例(13.5%),ADHD 混合型(ADHD-C)TD 的共患率为 24.1%,高于 ADHD 多动-冲动型(ADHD-HI,10.9%)和 ADHD 注意缺陷型(ADHD-I,8.8%)患儿(P结论 ADHD 共患 TD 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早期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治疗伴脑电图异常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S)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的54例小儿TS根据脑电图(EEG)结果分为EEG异常TS组和EEG正常TS组,两组患儿均给予氟哌啶醇治疗,应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16周后评价其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16周后总运动抽动评分和总发声抽动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4. 60,P 0. 05; F=202. 08,P 0. 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总运动抽动评分和总发声抽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儿在治疗4周后脑电图异常TS组总运动抽动评分和总发声抽动评分比较,显著高于脑电图正常TS组(P 0. 05);两组患儿在治疗16周后总运动抽动评分和总发声抽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氟哌啶醇治疗伴脑电图异常小儿TS有效,其近期疗效较脑电图正常小儿TS差,远期疗效与脑电图正常小儿TS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盘锦市市区出售熟肉制品的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改善熟肉制品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规定监测频次每月采集市辖宾馆、酒楼销售的烧烤类和酱卤类熟肉制品,检测其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6年共检测样本1507份,总合格率为80.62%(1215/1507),其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1.17%,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5.40%,未检出致病菌。各年度总合格率均在77%~87%之间。烧烤类合格率(84.17%)比酱卤类合格率(76.65%)高。结论盘锦市市区宾馆、酒楼销售的熟肉制品合格率较高,卫生质量较稳定。但为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仍是监督监测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伴隐性脊柱裂(SBO)的遗尿症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遗尿患儿121例经腰骶椎骨x线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后,筛选伴SBO的遗尿患儿共49例,由家长填写儿童遗尿症问卷.进行尿、肾脏、膀胱、输尿管B超和腰骶部正位x线片检查,分析比较其临床特点.患儿随机分为2组,给予对照性治疗.A组单用醋酸去氨加压素(DDAVP),0.2 mg,B组采用DDAVP(用法同A组)加奥昔布宁[(0.1-O.3)mg/(kg·d)]加膀胱训练,疗程1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二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采用Craph Pad.Instat.V2.0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9例SBO的尿床患儿占遗尿患儿总数的40.4%,其中44例(占89.8%)为尿床次数≥7次/周的重型遗尿症,22例患儿白天伴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漏尿和轻度急迫性尿失禁;B超发现功能性膀胱容量(FBC)减少的患儿30例(占61.2%);尿沉渣发现镜下血尿者15例(占30.6%).A、B二组治愈率分别为58.3%和88.O%;停药3个月后,A、B二组复发率分别为36.8%和12.5%.结论 SBO在遗尿患儿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它使遗尿患儿发生膀胱储尿、控尿和排尿功能障碍,针对其治疗,联合用药DDAVP加奥昔布宁加膀胱训练,不仅能提高治愈率,且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深圳市7~14岁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TRS)对深圳市7~14岁在校学龄儿童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对经TRS初步筛查为阳性的儿童进行小儿神经专科门诊随访,排除严重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精神疾病,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ADHD,统计分析家长填写的ADHD影响因素调查表,完成ADHD影响因素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圳市7~14岁儿童ADHD总患病率为5.40%(442/8 193),其中男性高于女性,7~9岁年龄组儿童患病率最高,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出生窒息史、挑食/偏食习惯、右手或左手的习惯、每天看电视时间、同学之间关系是ADHD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深圳市学龄儿童ADHD患病率与国内外其他调查相近,ADHD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家长、教师及医师应共同合作,重视早期针对性干预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特征。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5 mg/kg)的方法制备新生SD大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在光镜下观察肺的病理变化,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情况,用ELISA、RT-PCR法检测血清和肺组织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LPS注射3 h后,光镜下可见明显的肺出血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湿/干重比(W/D)增加,BALF中多形核白细胞(PMN)数量明显增加,血清中TNF-α和IL-6表达水平和肺组织中TNF-αmRNA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新生SD大鼠腹腔注射LPS后,能够引起显著的急性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类型抽动障碍(TD)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变及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于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T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类型将TD患儿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TTD)组、慢性抽动障碍(CTD)组、Tburette综合征(TS)组,以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四组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TS组、CTD组CD8+细胞百分比高于TTD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组、CTD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和血清IgG水平低于TTD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组和CTD组之间、TTD组和对照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细胞百分比、血清IgA、血清IgM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和CTD患儿存在细胞免疫紊乱和体液免疫水平低下,免疫功能异常可能是TD的发病机制之一,不同类型TD免疫功能改变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伴枕部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 (BEOP)国内报告较少 [1 ,2 ] 。其特征包括发作性视觉症状后的运动或精神运动表现 ,EEG示闭眼下枕部反复异常放电 ,无枕叶器质损害证据 ,神经系统发育正常 ,成年后发作停止 [3] 。现将我们近 5 a诊治的 1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 6例 ,女 7例 ,发病年龄 1.5 a~ 9a。其中 9例 (均 3a以上 )首先出现发作性视觉症状 :复视、闪光点、视物模糊、黑蒙、视物变形等 ,约持续 1~ 15 min后 4例偏侧阵挛发作 ,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伴自动症 ,2例全身强直 -阵挛发作 ,1例为发作性视觉症状后的搏动性头痛、恶心、呕吐、腹痛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F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4~2013年10年间收治的1 922例F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前后5年的变化趋势.结果 1 922例FS患儿中,男女比例为2.27 : 1,平均发病年龄3.0±1.8岁,发病年龄高峰为1~3岁.单纯型1 556例(80.96%),复杂型366例(19.04%).2008~2013年FS患儿1 202例,比2004~2008年(720例)增长了66.9%,且复杂型FS患儿比例升高(21.13% vs 15.56%)(P<0.05).与2004~2008年相比,2009~2013年单纯型FS患儿在惊厥发病年龄、发作时体温、抽搐持续时间及合并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复杂型FS患儿的发病年龄更小,发作时体温更低,抽搐时间更长,且出现心肌损伤、低钠血症等合并症的发生率更高(均P<0.05).结论 10年间FS患儿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复杂型FS发生率升高,且各临床特征均向不利方向变化,应重视复杂型FS的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行为疗法加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儿童偏头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行为疗法加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儿童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就诊的90 名偏头痛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 例)和对照组(45 例),对照组接受口服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采用行为疗法同时口服氟桂利嗪,应用儿童偏头痛残疾程度评分(PedMIDAS)及改良Bussone 头痛指数连续3 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PedMIDAS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治疗组PedMIDAS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16±8 vs 20±10,P<0.05).治疗前两组间改良Bussone 头痛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治疗组改良Bussone 头痛指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25±18 vs 37±21,P<0.05).结论 行为疗法加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儿童偏头痛较单用氟桂利嗪有更好的效果,可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