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胺碘酮、普罗帕酮联用复律致心动过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报告 患者,女,69岁,因晨起床后头晕、心悸不适30min于2003年5月22日7:30来我院就诊.患者有胃炎及心房颤动(房颤)病史多年,近日在外院行复律治疗,曾使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体检:T 36.5℃,P 44次/min,R 24次/min,BP 150/80mmHg;神清,自动体位,无缺氧体征,头颅(-),双肺(-);HR 46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腹(-),余体征无特殊.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救治经过:即肌注阿托品1mg,口服阿托品、双嘧达莫等药物.用药后患者自觉症状好转,30min后查HR84次/min.第二天复诊HR 90次/min,房颤心律,患者无自觉不适,未行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被误诊的胸椎结核临床表现特点,使临床医师对胸椎结核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几年胸椎结核误诊的4例临床资料。结果:误诊时间1~2个月余,病例以青壮(中)年人为主,3/4为农村人口,出现脊髓压迫症局部表现为背痛、腰痛、胁痛及肋间神经痛症状,发生病变的椎体以胸椎中段(T5~T8)为主,没有结核病的全身中毒临床症状表现,肺部未发现有结核病灶;SR检查都超标。病例经外科及专科治疗痊愈出院。结论:基层临床医师要认真采集病史资料,多掌握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确立全面诊断观念,提高肺外结核的发现率,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短时间内血压变化的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1月 ̄2004年4月666例门诊测量血压的老年人,采用调查形式在5分钟内测量3次,做有关分析。结果年龄60 ̄96岁,平均70.6岁;男∶女为1.6∶1;血压96 ̄230/56 ̄120mmHg,平均147.8/77.8mmHg;3次所测血压,第3次比第1次,收缩压下降人次占68.5%,升高占24.8%,总的变化率为93.3%,无变化人次占6.7%,收缩压波动值最高为40mmHg,舒张压波动值最高为26mmHg,5分钟内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以下降为主;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以6 ̄10mmHg范围为主;第3次与第1次相比,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差分别为9.3mmHg、5.3mmHg,均大于5mmHg,女性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压差,均较男性为高,经t检验(t<1),P>0.05,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老年人短时间内自身调节血压的功能存在着一定变化空间,这个空间不论性别都是相同的,是给予药物康复时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中老年人短时间内血压变化的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51例门诊测量血压的女性中老年人,采用调查形式在5 min内测量3次,作有关分析。结果中年组平均BP 141.6/79.5 mm Hg;老年组平均BP143.6/75.4 mm Hg。第3次比第1次SBP下降人数占68.0%,升高占25.4%,总变化率为93.4%;DBP下降占58.8%,升高占19.1%,总变化率为77.9%。SBP、DBP波动值最高为22 mm Hg,5 min内SBP及DBP变化以下降为主;中老年组SBP及老年组DBP平均压差均大于5 mm Hg。中年、老年平均压差及SBP、DBP升高下降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差>5 mm Hg中年高血压组与老年非高血压组的SBP下降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4,P<0.05)。结论在SBP、DBP压差升高>5 mm Hg的人群,中老年女性短时间内自身调节血压的功能存在着一定变化空间,是给予药物康复时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急诊医师了解盐酸苯氨咪唑啉、地西泮、盐酸曲马多、氯氮平多种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观察纳洛酮救治戒毒药物与镇静、镇痛、抗精神病药等药物中毒的疗效。方法对自服盐酸苯氨咪唑啉13片(1.3mg)、地西泮40片(100mg)、盐酸曲马多10片(500mg)、氯氮平1片(50mg)等药物,出现呼吸衰竭、休克、昏迷的患者,应用纳洛酮救治及对症处理,首剂静注纳洛酮1.2mg,以后每30min一次静注0.4mg,患者清醒后,纳洛酮持续每小时一次静注0.4mg,共用药17次,纳洛酮总用量9.2mg,以及文献复习。结果经应用纳洛酮救治及对症处理,患者呼吸平顺,血压逐步回升,2h后神志清醒,治疗2d痊愈出院。结论纳洛酮具有抗休克作用、对抗镇静作用、抗β-内啡肽作用,使血压回升,能逆转呼吸、循环衰竭和意识障碍。应用纳洛酮抢救多种药物中毒的病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的救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43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度颅脑外伤患者114例,占32.5%。本组治愈302例,占68.2%,致残72例,占16.2%,死亡69例,占15.6%。结论:早期诊断处理,重视并发症和合并伤的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老年左心衰竭患者常以咳嗽、气急及肺部罗音为主要表现,其症状体征不具有特征性,而老年早期左心衰竭(隐性左心衰竭)因其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及体征易造成漏诊误诊。我院1999年2月-2002年2月门诊收治早期左心衰竭患者40例,误诊为其他疾病28例,误诊率70%,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60~88岁,中位年龄72.7岁,男女比为1.8:1。其中60~(岁)男5例,女4例;70~(岁)男10例,女3例;≥80(岁)男3例,女3例。基础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吴穗初 《光明中医》2008,23(1):47-48
目的:观察联用甘草酸二铵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无症状性肝炎(ALT超标)患者的降酶作用。方法:对门诊体检ALT≥50U/L的患者分组治疗。治疗组(38例):甘草酸二铵30ml(150mg)+5%GS250ml/iv drip.qd,复方丹参30ml+5%GS250ml/iv drip.qd;对照组(26例):肝太乐4支(0.4g)+5%G5250ml/iv drip.qd,肝安注射液250ml/iv drip.qd,两组口服药物相同;治疗7天后复查ALT,进行疗效分析。结果:ALT下降幅度和复常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ALT全部恢复正常,ALT平均下降73.55%;复常率100%;对照组ALT19例下降,16例恢复正常,增高5例,持平2例,ALT平均下降44.44%;无效10例,复常率61.54%;两组比较:ALT下降幅度对比(t=4.610)及治疗有效率对比(t=3.44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草酸二铵、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治疗ALT超标患者的降酶效果快速,优于肝太乐、肝安注射液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吴穗初 《中国医药》2009,4(3):166-166
吲哚美辛(消炎痛)为难溶于水的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消炎、镇痛。吲哚美辛常见皮疹、哮喘等过敏反应,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性反应。现对我院2007年4月18日遇到因口服吲哚美辛引起过敏反应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手部创伤的职业伤害情况分析,加深对劳动保护及伤害预防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四会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劳动能力鉴定(伤残鉴定)的手部创伤职工202份资料。结果本组外来务工人员占91.1%,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占87.1% 多见于机械外伤,受伤部位384处,手指骨折或缺损占88.5% 私有企业职工占98.5%,操作工多见,农民工占绝大多数 私有企业伤残职工未参加工伤保险占48.2%,公有企业与私有企业参保率相比增益系数为1.94。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占93.6%,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群相比(t=15.568、t=14.401),P〈0.001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与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群相比(t=3.058),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岗前教育、能力提升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落实各种措施,预防手部伤害事故发生 健全职工社会保障机制,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是保障职工安全、健康、保护劳动生产力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