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玉伟 《山东医药》2012,52(29):83-84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RB患者癌组织标本2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两步法检测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00例RB组织标本中,EGFR阳性表达56份,阳性表达率为28.0%.EGFR阳性表达与视神经侵犯程度、临床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5、0.583、0.200,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和眼别无关.结论 EGFR参与了RB的发展过程,可作为监测病情变化、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皮瓣移植是整形外科最常见的整复方式之一,但是在皮瓣移植过程中常发生皮瓣血液循环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影响皮瓣的成活。脂肪干细胞(ADSCs)作为一种再生医学的种子细胞,应用前景广泛,其分化的多样性及分泌的细胞因子对皮瓣血液循环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皮瓣成活率。基因修饰作为一种生物化学方法,可使ADSCs过表达相关蛋白,从而提高ADSCs移植效率及疗效。本文就基因修饰ADSCs在保护皮瓣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Ki67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的意义以及与临床和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立医院、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济南市施尔明医院以及济南军区总医院等4所医院1990~2004年经病理诊断证实为RB的患者46例,对其中的22例取得保存完好的病理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两步法检测Ki67在RB标本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SPSS统计软件相关性分析。结果Ki67在RB中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视神经侵犯程度、性别、年龄、眼别及组织学分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Ki67在RB中的阳性表达与视神经侵犯程度、患者性别、年龄、眼别及组织学类型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泛素链接酶LNX1(ligand of numb-protein X 1)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分析LNX1 m RNA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携带特异性针对LNX1基因的shRNA(shLNX1)转入肾透明细胞癌细胞786-O和ACHN中;采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质粒flag-LNX1转入786-O和ACHN细胞中。分别采用CCK-8实验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沉默或过表达LNX1对786-O和ACHN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沉默或过表达LNX1对786-O和ACHN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法筛选LNX1的下游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沉默或过表达LNX1对T淋巴瘤侵袭和转移诱导蛋白1(T-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inducing prote...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磁吻合环建立兔小肠侧侧吻合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加工适用于兔小肠侧侧吻合的子、母磁体。以10只新西兰兔为动物模型行磁压榨小肠侧侧吻合术。在胃前壁造瘘,子、母磁体经胃造瘘口依次置入小肠近端和远端内,在合适位置调整磁环至对系膜缘侧,子、母磁体相吸压榨肠壁,关闭胃造瘘口。磁环间组织受压缺血坏死后连同磁环从吻合口脱落入肠道,小肠侧侧吻合即建立,磁环最终经肠道自行排出体外。术后1月处死动物,获取吻合口标本,肉眼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0只新西兰兔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平均手术时间为(35.30±6.41)min(范围为28~46 min),磁体排出时间为(11.70±2.21)d(范围为9~15 d)。术后1个月获取吻合口标本,肉眼观察可见小肠侧侧吻合口愈合良好。结论:磁吻合环用于兔小肠侧侧吻合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吻合效果确切等优点,设计加工适用于人肠道解剖特点的磁吻合环可向临床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由意大利医师Camellin于1999年首先提出并命名,其兼有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 RefractiveKeratectomy)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的优点,为高度近视和角膜相对较薄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手术机会和手术选择。近年来,LASEK手术在临床的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有被作为准分子激光手  相似文献   
7.
测量2017名不同年龄正常耳郭的发育.结果表明:老年人耳郭最长,1~2岁婴儿发育速度最快,15岁已基本正常,20岁耳郭发育已稳定.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耳再造手术年龄从15岁开始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矫正远视及远视散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5例患者(121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行LASEK和LASIK,其中LASEK组35例68眼,LASIK组30例53眼。比较两组术后刺激症状、角膜瓣或角膜上皮瓣制作及愈合情况、术后视力变化、术后屈光度变化、术后散光度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LASEK组术后多数患者有流泪、异物感等轻度的刺激症状,较LASIK患者重;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LASEK组患者术后0.5、1、3、6个月球镜屈光度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球镜屈光度术后3、6个月较术后半个月及1个月出现回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散光度均明显下降且均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LASEK及LASIK手术治疗远视无严重并发症,手术预测性好,均为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基于磁示踪技术、用于结直肠肿瘤标记定位的磁体,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用于结直肠肿瘤标记定位的磁体包括示踪磁体和寻踪磁体两部分,均为圆环状钕铁硼磁体。以8只健康Beagle犬为动物模型,结肠镜下在结直肠不同部位假定肿瘤位置,利用内镜下软组织夹将示踪磁体送至假定的肿瘤附近,并钳夹固定于肿瘤附近的肠壁。24 h后行腹腔镜手术,经主操作孔置入寻踪磁体于待切除的结直肠附近,寻踪磁体与示踪磁体相吸,从而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时对肿瘤位置的定位和识别。结果 成功设计并加工了示踪磁体与寻踪磁体,均采用N45烧结钕铁硼加工而成,表面镍镀层,示踪磁体与寻踪磁体在零距离时的吸力为16 N。8只Beagle犬均顺利接受结肠镜下示踪磁体的留置,24 h后均未出现示踪磁体脱落、移位等。腹腔镜下置入寻踪磁体后,两个磁体迅速精准相吸,顺利完成对肿瘤所在部位的定位,术中未出现任何副损伤。结论 基于磁示踪技术的结肠镜联合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定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利用磁压榨技术建立兔胃肠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以10只健康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设计加工适合兔胃肠吻合的子、母磁体。设计手术操作路径,在胃体乏血管区做荷包造瘘,经造瘘口先置入子磁体于胃内,并将其沿肠道推送至十二指肠,然后经胃造瘘口再次置入母磁体,调整子、母磁体在合适位置后子、母磁体自动对位相吸并压榨胃壁和肠壁。荷包缝合关闭胃造瘘口。待子母磁体间压榨的组织缺血—坏死—脱落后,胃肠吻合口即建立,子母磁体及坏死组织一起经消化道排出体外。观察实验动物术后存活情况,术后1个月处死动物获取吻合口标本,测量吻合口爆破压,肉眼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结果 按预先设计的手术操作路径,10只新西兰兔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并存活至术后1个月。围手术期内未出现并发症。手术操作时间(35.80±4.71)min(28.00~43.00 min),磁体排出时间(11.40±1.56)d(9.00~14.00 d)。术后1个月获取吻合口标本,肉眼观察可见胃肠旁路吻合口愈合良好,周围组织轻度粘连。吻合口爆破压(103.00±7.95)mmHg(94.00~113.00 mmHg)(1 mmHg=0.133 kPa)。结论 利用磁压榨技术建立兔胃肠吻合操作简单、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