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公共卫生的历史发展 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传染病控制的进程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国家的出现,在地球的疆域划上了国界的痕迹,但这种人为的界限在微生物界是不存在的。在国家不需要涉外交往,自给自足的时代,致病细菌、微生物尚有可能限定和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经济社会的发展并由此带来的人员、交通工具、货物等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此时的传染病或病原微生物就越来越多地得到传播,疾病的流行及由此发生的公共卫生问题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二聚体蝎型荧光探针法,建立一种可广泛应用且敏感、特异的检测志贺菌的荧光定量PCR技术。方法 根据编码志贺菌ipaH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和荧光探针,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用于志贺菌检测的定量标准品,通过对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摸索,建立了检测志贺菌的二聚体蝎型探针定量PCR方法。结果 成功构建了志贺菌重组质粒标准品和志贺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通过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和重复性验证,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对比分离培养标本,二者符合率为100%;对比TaqMan方法,本方法具有更敏感、省时、成本低的特点。结论 建立了一种以二聚体蝎型荧光探针技术为基础的志贺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法,为研制新型的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可应用于食品卫生监管以及传染病诊断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丙型肝炎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间人员流动频繁,丙型肝炎在人群间传播更加国际化。因此检测丙型肝炎病毒通过国际口岸的流入是我国管控丙肝流行的重要环节。方法目前用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方法主要有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但抗体检测有较长的"窗口期",而核酸检测对技术要求较高,检测时间长,因此不适用于出入境人员的快速检测要求。结果本文概述了目前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技术概况,并对在出入境人员中如何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和应用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用ELISA方法检测72例不同类型肾病患者尿中微量蛋白系列,结果表明,不同肾病患者尿中所出现的微量蛋白成份各具特点,对某些肾脏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应用ELISA法可使检测的精确度达到nm/ml水平弥补了常规检验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HCV病毒抗体(抗-HCV)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用于丙型肝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进行HCVcAg、抗-HCV及HCV-RNA检测的疑似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同期体检人员200例为健康对照。对比观察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180例受检人员经HCV-RNA定量检测,阳性检出率为61.11%(110/180),抗-HCV阳性检出率为52.22%(94/180),HCVcA阳性检出率42.22%(76/180)。200例健康对照人员HCV-RNA阳性检出率为0.50%(1/200),HCVcAg阳性检出率为7.00%(14/200),抗-HCV阳性检出率为9.00%(18/200)。结论 RT-PCR检测HCV-RNA是丙型肝炎感染最为准确的方法,HCVcAg、抗-HCV联用或者抗-HCV、RNA(HCV-RNA)联用,可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高斯扩散模型研究口岸化学因子事件中的化学因子扩散模拟和污染区域的划分,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高斯扩散模型对口岸中化学因子的扩散进行计算机模拟,结合几个典型的化学毒剂的中毒浓度对扩散后气溶胶的浓度和分布进行污染区域的划分。结果通过对常见的化学有害因子包括沙林、梭曼、维埃克斯、芥子气、光气、氢氰酸进行模拟计算,可以得出不同气象、植被条件下化学毒剂的污染情况,准确划定风险区域。结论利用高斯扩散模型可以精确模拟出口岸化学因子的扩散并划分污染区域,为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江苏口岸输入性鼠类的特征。方法 采用行业规程里面的监测方法,对2004-2011年间江苏口岸交通运输工具上截获的鼠类进行分析。结果 江苏口岸共截获输入性鼠形动物3科5属10种,以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为主。输入性媒介的季节消长的特征并不明显,在春秋季会出现两个截获小高峰。截获的输入性鼠类前11个来源国的数量占总数量的84.87%。结论 加强国境卫生检疫,提高风险分析能力,控制口岸鼠密度,是防止鼠传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建筑劳务输出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出境体检的建筑劳务输出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和艾滋病相关行为学指标,用构成比和率对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进行描述,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招募1825人,实际调查1625人,应答率89.0%。临时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是建筑劳务输出人群感染HIV的主要高危行为,报告率为15.8%和14.2%。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包括:无出国经历(OR=0.745,P=0.043)、已婚状态(OR=0.338,P=0.004)、初次性行为≥22岁(OR=0.437,P〈0.001)、平时性生活频次高(OR=1.298,P=0.043)以及不接受多性伴现象的态度(OR=0.437,P〈0.001)。结论高危行为发生比例高,境外感染艾滋病风险高,要尽快开展适于该职业人群的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通市建筑劳务输出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安全套使用、性行为等方面的情况.[方法]横断面调查.自行设计问卷,采用自填和面访的调查方式,调查南通市1329建筑业劳务输出人员.数据采用Epidata3.02录入后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9.1岁(18~63岁),已婚者95.7%,初中文化占71.3%.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r=0.297,P=0.00),与年龄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159,P=0.00).第1次性行为的年龄最小的是16岁,21岁以下的占11.4%.15.1%的调查对象回答有过临时性伴,12.9%的调查对象回答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建筑业劳务输出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结论]建筑业劳务输出人群存在感染HIV的危险性,应尽快提出对劳务输出人群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媒介生物与媒介生物性疾病 鉴于动物与人类传染病的关系尚未统一认识和历史的原因,本文媒介生物主要指节肢动物和鼠类。媒介生物性疾病亦指由它们传播的所谓虫媒传染病。相关问题在本文的四中加以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