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84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樱  吴力群  关霖静 《四川中医》2004,22(10):72-73
目的:观察血尿停加雷公藤多甙对小儿紫癜性肾炎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病例组采用血尿停颗粒剂加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健康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结果:治疗4周后,病例组患儿CD4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显著升高,与健康组儿童相比无显著差异;IgA含量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但与健康儿童比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尿停加雷公藤多甙能明显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IgA水平。  相似文献   
2.
背景:有文献报道,肝移植后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较肝脏酶学的改变更为敏感,其特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中CD3/HLA-DR+,CD3+/CD25+和CD3+/HLA-DR-与肝移植受者机体免疫状况和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56例肝移植受者移植后肝功能和淋巴细胞亚群,依照肝功能情况划分为肝功能正常组52例和肝功能异常组27例,肝功能异常组中分为急性排斥组7例、药物反应组1 1例和原因不明组9例.分析各组肝移植受者CD3-/HLA-DR+,CD3+/CD25+和CD3+/HLA-DR.表达水平与其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与结论:肝功能正常组CD3-/HLA-DR+和CD3+/CD25+的表达水平低于肝功能异常组(p=0.011,0.002),CD3+/HLA-DR-的表达高于肝功能异常组(p=0.012).CD3-/HLA-DR+和CD3+/CD25+在急性排斥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药物反应组(P=0.039,0.048),急性排斥组CD3+/HLA-DR-的表达水平低于药物反应组(p=0.007).提示CD3-/HLA-DR+,CD3+/CD25+和CD3+/HLA-DR.的表达水平与肝移植后受者机体免疫状况及并发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移植后受者并发症的辅助指标以及进行免疫干预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二十碳五烯酸(EPA)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影响。方法经EPA处理的HepG2细胞(实验组),采用MTF法检测细胞增殖,荧光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改变,流式细胞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PA在45ug/ml和60ug/ml两个浓度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在24h、48h、72h分别为36.7%和52.1%、68.1%和94.8%、94.2%和99.7%;形态学上可见实验组细胞的凋亡显著,凋亡小体明显著多。流式细胞仪可以见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EPA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细胞凋亡是其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5.
异甘草酸镁对肝切除术后的保肝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肝切除病例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手术开始时给予异甘草酸镁150mg,术后连续用药7 d,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7 d测定空腹外周静脉血清ALT、AST、TBIL、DBIL、GGT、ALP的含量.结果:试验组术后ALT、AST(除了第3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至术后第7天时,试验组有20例患者的血清ALT水平降至正常(64.5%),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假性醛固酮症等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可降低肝切除术后肝酶尤其是血清转氨酶的急剧增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在肝脏围手术期使用.  相似文献   
6.
胡天成教授认为 ,小儿肺系疾病中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及哮喘等病 ,虽然临床表现不同 ,但其病因多系外感六淫 ,病机多为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 ,其证型多有相类之处 ,故可采用异病同治 ,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名老中医经验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老中医共性及个性经验的知识发现.结果:发现了名老中医运用某些治法、方剂及药物的特点得出了不同名老中医针对中、西医疾病的异病同治规律,从而总结出不同老中医临床经验的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结论:比较名老中医经验的异同,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医个体化医学的核心内涵,发现其共性规律,明确个性经验产生的原因,为今后开展验证性研究,形成更加科学的中医经验理论提供了基础.同时,为后学者博采众长、学习和汲取多位名老中医经验提供了示范,对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靶向缺氧诱导因子2(HIF-2)的小干扰RNA(siRNA)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BXPC-3细胞随机分为A、B、C组,A组转染HIF-2 siRNA、B组转染非特异性siRNA、C组不转染,分别予常氧、缺氧环境下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培养24、48、72、96 h时BXPC-3细胞的光密度(OD)值观察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48 h时BXPC-3细胞凋亡率。结果在缺氧培养48 h时,A、B、C组细胞OD值分别为0.54±0.07、0.69±0.09、0.72±0.13,72 h时分别为0.55±0.11、0.88±0.07、0.88±0.05,96 h时分别为0.56±0.12、0.93±0.11、0.94±0.09;A组与B、C组比较,P均<0.05。在缺氧培养48 h时,A、B、C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37%±0.17%、7.12%±0.03%、7.24%±0.07%;A组与B、C组比较,P均<0.05。在常氧状态下,各组细胞OD值及凋亡率无明显差别。结论缺氧状态下,靶向HIF-2 siRNA可抑制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例脾脏良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查阅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将脾脏肿瘤及血管三维立体成像,可充分了解脾门周围血管及肿瘤滋养血管,结合仔细的手术操作,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EV)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55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61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出现EV为EV组,394例无EV表现的为无EV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预后。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1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或患者死亡。计量资料或率的比较采用,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结果患者均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其中行肝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例,脾切除术18例(包括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EV组患者手术切缘距肿瘤距离〈0.5cm、脾切除、术中出血量≥1000ml和术中输血患者比例显著多于无E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3,18.209,5.527,14.298,P〈0.05);而两组肝切除范围〉1段、解剖性肝切除、术中进行人肝血流阻断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1,0.124,1.412,P〉0.05)。455例患者中8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无门静脉癌栓存在。EV组和无EV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84%(6/61)和0.51%(2/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611,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9.0个月(3.0~136.3个月)。455例患者中共有218例死亡,其中Ev组死亡37例,无EV组死亡181例。EV组患者因肝癌、肝病和其他原因死亡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7.57%(25/37)、29.73%(11/37)和2.70%(1/37),而无EV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6.19%(156/181)、6.63%(12/181)和7.18%(13/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80,P〈0.05)。EV组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1、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2%、65.6%、36.7%和15.7%,均低于无EV组患者的91.6%、79.9%、55.4%和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Y.(X2=12.517,P〈0.05)。EV组患者1、2、5、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2%、45.9%、22.9%和15.3%,均低于无EV组患者的80.0%、59.5%、39.1%和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00,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有Ev、术前AFP≥20μ/L、肝切除范围〉1段、脾切除、术中输血、肿瘤直径〉5cm、非孤立型肝癌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X2=12.517,5.370,12.711,4.430,7.148,29.616,47.11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cm和非孤立型肝癌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1.639,2.041,P〈0.05)。结论伴有EV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无EV的患者,但伴有EV不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