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对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63例胆管梗阻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MRI及MRCP检测,检测后将其检测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诊断符合率。结果对患者给予MRI联合MRCP诊断,共确诊23例胆管结石,15例胆管炎,10例胆管囊肿,9例肝门区胆管癌,6例胰头腹壶癌。MRI及MRCP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检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胆管梗阻疾病患者,给予MRI及MRCP检查,能够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减少患者检查次数,并减少检查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磁共振扫描仪,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依照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将患者分成三组,在患者起病后的不同时期,发病后3 d内(急性期)、发病后8-14 d(慢性早期)、发病后30~60 d(慢性期)依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级别皮质脊髓束损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进行比较,评价该神经束的受累情况与脑梗死患者预后变化的关系。结果:随着发病时间的不断延长,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在不同时期,B、C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可准确定位梗死灶,有助于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吕祥柱 《哈尔滨医药》2021,41(2):104-105
目的 探究三维时间飞跃(3D-TOF)与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在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中的诊断分析.方法 选择行面神经减压术治疗的85例面神经痉挛患者,术前均行CT、3D-TOF与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进行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3D-TOF与3D-FIESTA序列融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磁共振扫描仪,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依照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将患者分成三组,在患者起病后的不同时期,发病后3 d内(急性期)、发病后8~14 d(慢性早期)、发病后30~60 d(慢性期)依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级别皮质脊髓束损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进行比较,评价该神经束的受累情况与脑梗死患者预后变化的关系。结果:随着发病时间的不断延长,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在不同时期,B、C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可准确定位梗死灶,有助于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诊断肋骨骨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200例临床诊断肋骨骨折及可疑骨折的胸部外伤患者进行16层CT螺旋扫描,并进行回顾性薄层观察,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重建,至少由两位主治以上的诊断医师进行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详细观察,并与患侧肋骨DR片结果,至少由两位主治以上的DR诊断医师进行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0例中螺旋CT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1205处,DR平片共发现肋骨骨折503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通过多层面和表面遮盖法等重建技术.可以多角度显示肋骨骨折,提高检出率,并且能发现其他骨折及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