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3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报道了洲滩型流行区铜陵县光辉村血吸虫病疫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群感染率7.6%,属中度流行区。耕牛感染率71.0%,牛粪是滩地主要污染来源,滩地活螺密度4.22只/0.11m~2,感染螺密度0.05只/0.11m~2,哨鼠感染率27.8%,为一类易感带;居民接触疫水方式以生活型为主:1/3以上人群缺乏必要血防知识和卫生行为。本次调查结果为制订该地区防治对策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化疗对象筛查方法的费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寻找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简便、有效、经济、适用的化疗对象筛查方法。方法 分别以粪检、询检、间凝法(IHA)及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原称DSIA)对居民进行血吸虫病筛查,并对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IHA法与粪检总符合率为72.33%,阳性预告值为26.78%;DDIA法仅略低于IHA法;询检法相对较差。卫生经济学费用一效果分析显示,IHA法检出1例感染者所需费用明显高于DDIA法和询检法。结论 IHA法是一种简便、有效,在感染率为5%~10%的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较可取的筛查方法,但所需费用较高;DDIA法是一种较IHA法更为简便、快速、廉价的方法,且敏感性很高,较适合于现场筛查。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1:1的个体匹配方法,选择87对病例一对照,调查藐小棘吸虫可疑感染因素28个变量,经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影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饮生水、吃螺蛳、饮用水来源和用沟塘水漱口刷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前瞻性定群研究,报道了饮水与藐小棘隙吸虫感染的关系。结果表明:1.陈桥洲居民藐小棘隙吸虫年感染率为11.23%;2.饮用塘水和混饮江、塘水者感染藐小棘隙吸虫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是饮江水者的3.72倍和4.28倍;3.饮生水人群的 RR 是非饮生水者的8.12倍,且分层分析后上述关系仍然成立;4.感染率与饮生水量呈剂量反应关系;5.其它寄生虫未见上述联系;6.当地人群特异危险度(PAR)及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AR%)分别为9.43%和83.97%。结果提示生饮塘水为当地居民感染藐小棘隙吸虫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钉螺生态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钉螺是一种雌雄异体、卵生、水陆两栖动物,为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在诸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钉螺从交配、产卵、孵出幼螺至发育为成螺及成螺的生存,出现螺群密度、生殖率、成活率、不同螺龄钉螺分布、扩散迁移等生态学特征,都同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扩散有着密切联系。当前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以化疗控制疾病为主,但仍不可忽视控制、消灭钉螺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钉螺生态学研究及其应用,可为实施生态灭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为探讨洲滩地区控制血吸虫病的防治对策,1992~1995年选择两个相似的外滩以不同防治对策进行了现场观察,结果在实施人畜扩大化疗+健康教育+滩地治理防治的洲滩,人、畜感染率,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93.1%、72.6%、66.7%和77.3%,而实施人畜化疗+易感地带灭螺防治的洲滩人畜感染率分别下降25.0%、18.6%,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上升12.5%和19.4%;人群感染率每下降1%所需的实际费用,前者高于后者,但相对效果前者为0.64元优于后者0元.  相似文献   
9.
长江安徽段江洲滩变迁及其与洪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长江安徽段江洲滩变化趋势以及洪水与江洲滩淤积和新生洲滩形成的关系。方法 对安徽省江洲滩现状以及陈桥洲南滩和共和洲2个新生洲滩的形成进行了调查,详细参阅有关水沙关系的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安徽省江洲滩变迁及其与洪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长江安徽段河道滩地呈涨大于崩的趋势,近年来洲滩每年以266.4万m^2速度递增。而且新生洲滩陆续露出水面,钉螺孳生地不断扩大。大部分年份的水沙变化过程基本一致,沙量随水量增减而相应变化,即丰水丰沙,中水中沙,枯水少沙。结论 安徽段江洲滩将以淤高延伸扩大为主,每年的洪水对江洲滩淤积、新生滩地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洪水不仅会加速江、洲滩淤积和新生滩地的形成,而且有利于钉螺扩散和蔓延、严重影响了血吸虫病的防治进程。  相似文献   
10.
洲滩地区耕牛血吸虫病防治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畜同步化疗消灭传染源是控制血吸虫病的关键[’-‘],世行项目亦强调耕牛普治及选择化疗为其重要策略[’1。安徽省在利用世行贷款控制血吸虫病项目执行期间,人群感染率明显下降,而耕牛血吸虫病防治不力,现阶段耕牛成为本省洲滩地区主要传染源,牛粪对有螺滩地污染极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