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丹  高耀  向欢  邢婕  韩雨梅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9,50(8):1818-1827
目的构建逍遥散单味药-成分-共有靶点网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究逍遥散"异病同治"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共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database@Taiwan、TCMID、Batman-TCM数据库结合文献挖掘获取逍遥散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CTD、TTD、Pharm GKB、OMIM、Gencards、Drugbank数据库获取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单味药-成分-共有靶点网络。采用Metascape工具对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共有靶点进行GO生物过程分析、Reactome通路分析、KEGG通路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和模块分析。分别采用Bio GPS、Genecards分析通路关键靶点的组织分布和亚细胞分布,并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组织-靶点、亚细胞-靶点网络。采用Dis Ge NET数据库对通路关键靶点进行蛋白归属。结果逍遥散治疗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涉及免疫炎症反应,与G蛋白偶联受体、胰岛素及其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通过调节环磷酸腺苷(c 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实现。结论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作用机制涉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相关信号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胰岛素及其受体等调节过程,可为深入阐释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特点及其药理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向欢  高耀  刘少博  韩雨梅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9,50(14):3368-3373
目的从环磷酸腺苷(c AMP)信号通路角度探讨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_2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程序对大鼠进行造模,以高、中、低剂量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_2提取物及文拉法辛为干预药物,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 AMP、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及其相应m 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 AMP、PKA、p-CREB、BDNF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复方柴归方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c AMP、PKA、p-CREB、BDNF水平均出现回调(P0.05、0.01);同时,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酪氨酸激酶B(TrkB)、PKA、p-CREB、BDNF的m 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复方柴归方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Trk B、PKA、p-CREB、BDNF的m RNA水平均出现回调(P0.05、0.01)。结论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_2提取物可通过调控c 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交泰丸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潇  高耀  向欢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7,48(8):1584-1590
目的筛选交泰丸抗抑郁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DME/T计算方法筛选交泰丸活性成分,依据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DRAR-CPI)、文本挖掘工具(CooLGeN)预测和筛选交泰丸的活性成分及其抗抑郁作用靶点。借助Gephi软件构建交泰丸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交泰丸中筛选得到28个活性成分,涉及靶点38个,主要通过参与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轴突导向因子从而改善神经元细胞的生长发育状况;调控MAPK、Wnt以及Erb B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交泰丸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5.
高耀  王鹏  许腾  武文泽  向欢  韩雨梅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21,52(5):1360-1368
目的通过对多种生物样本中内源性代谢物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阐释逍遥散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抑郁大鼠模型的血液、尿液、海马、肝脏、盲肠、粪便和临床患者的血浆、尿液等生物样本中逍遥散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特征综合分析,归纳总结逍遥散在不同生物样本中调节的关键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结果逍遥散在不同生物样本中调节的相同差异代谢物有34个,其中11个变化趋势一致,涉及的关键代谢通路为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通路等。结论逍遥散能够通过调节体内代谢平衡所在的代谢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为系统挖掘逍遥散抗抑郁代谢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的微创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一期膀胱镜下逆行插管21例、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11例,2—6d后感染均得到控制,上述32例患者二期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或经皮。肾取石术(PCNL)治疗成功。其余8例在抗感染同时一期行URL成功。所有患者均无输尿管穿孔、撕裂、尿源性脓毒血症及严重出血等并发症,术后2~10周输尿管结石全部排净,平均住院时间13.4d。结石排净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3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接受URL患者肾功能改善,余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一期膀胱镜下逆行插管或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二期行ESWL、URL或PCNL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路感染,并发症少,可迅速控制感染,彻底清除结石,二者联合应用是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丹  高耀  向欢  邢婕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8,49(7):1594-1602
目的建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蛋白相互作用、靶点相应的生物功能和通路网络,探讨栀子豉汤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并结合文献挖掘和整理获取栀子豉汤的主要活性成分。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Pharm Mapper)方法预测栀子豉汤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栀子豉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用Systems dock Web Site对其进行验证。通过ClueGO结合Clue Pedia插件对其靶点生物功能及涉及的通路进行分析。结果栀子豉汤中筛选得到16个活性成分,涉及43个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靶点主要参与细胞、组织、器官、代谢、免疫和对应激的应答等过程,通过调节瘦素、雌激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MAPK cascad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DNF-Trk B)、5-羟色胺受体(5-HT receptor)、白细胞介素(IL)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进一步开展栀子豉汤的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吴丹  高耀  向欢  邢婕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18):4461-4469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是调节机体内细胞存活、分化及凋亡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在癌症、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发生及相关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逐渐开始关注该通路在抑郁症以及抗抑郁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作用。对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靶标与抑郁症的关系、PI3K/Akt信号通路在抑郁症中的作用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在抗抑郁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为抑郁症的治疗及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核磁共振(NMR)代谢组学技术对驴Equus asinus皮及其伪品(马E.caballus皮、骡E.ferus×asinus皮)的水提物进行鉴别研究,为阿胶的鉴别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去毛后的驴皮及其伪品中提取水溶性成分,然后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对所得的核磁数据进行水溶性成分归属指认,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在驴皮及其伪品1H-NMR图谱中指认出了42种水溶性成分。与驴皮比较,马皮中含较多醋酸、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含较少乳酸、丝氨酸、焦谷氨酸、肌酸,而骡皮中含较多乳酸、肌酸、丙氨酸、胆碱,含较少甘油、醋酸,并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基于核磁代谢组学技术对阿胶原料驴皮与其伪品的鉴别研究方法,为阿胶原料驴皮的鉴别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常见的情感障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并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虽然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其发病机制仍未明确,现有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由于不良反应多、起效慢等缺点,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