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分析5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组)与63例非溶栓组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 溶栓组与非溶栓组QTd比较,P〈0.05。溶栓成功组与溶栓失败组QTd比较,P〈0.01。结论 (1)急性心肌梗死成功的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能解低QT间期离散度,提高心电稳定性。(2)溶栓后QTd的减少可作为溶栓成功的间接  相似文献   
2.
惠州是一个拥有34万多人口、面积数十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我院是一间大型综合性医院,位于惠州市中心,交通十分便利。120出诊救护一直由我院急诊科承担。早期医院急诊科设置简单,运输及抢救设备落后,只能进行简便救护。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三甲”、创“百佳”活动,急诊科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均得到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惠州市第一人医院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呼吸衰竭患者74例,依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前者采取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实施NIPPV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NIPPV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能增强疗效,改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探讨NSE水平与心肺复苏后的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法分成2组,A组评分评分9~15分为预后良好组,B组3~8分为预后不良组,D组为48h内脑死亡患者,S组为复苏后生命征维稳时间超过72h。分别于患者心肺复苏后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以ELISA法检测血清NSE浓度。结果 A、B组NSE水平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对应NSE水平在心肺复苏成功后短时间即可明显升高,与S组患者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检测NSE水平有助于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6.
7.
高血压患者在自发性脑出血后不仅血压异常升高 ,而且常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增加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性。我们应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观察了比索洛尔 (北京四环制药厂 )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选择自 1998年1月— 2 0 0 2年 6月在我科抢救室和EICU病房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 74例 ,均为在发病后 6小时内入院者 ,并符合下列条件 :1收缩压≥ 2 4 .0 k Pa(1k Pa=7.5 m m Hg)和 (或 )舒张压≥ 14 .7k Pa;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6~ 12分 ,血肿量≥ 3ml;3排除既往有室性期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肺不张、大量咯血、哮喘持续发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肺水肿等呼吸系统急症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该组患者经过我院积极的对症治疗,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缓解,其中显效63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88.3%(91/103)。结论呼吸系统急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应该及时诊断,正确采用综合措施进行处理,以尽早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9.
重症脑出血常合并胃肠出血,病死率明显升高,其原因多归于胃肠道应激性糜烂、溃疡[1].我们从1998年1月-2002年6月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胃管内灌大黄粉治疗,收到明显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爱通立(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本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爱通立(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急诊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和溶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比对照组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为73.33%,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溶栓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通立(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